咒棗記
明萬歷萃慶堂余泗泉刊本《咒棗記》目錄書影
明萬歷萃慶堂余泗泉刊本《咒棗記》正文書影
明代白話長篇神魔小說。全稱《五代薩真人得道咒棗記》,一名《薩仙咒棗記》、《薩真人咒棗記》。兩卷十四回。題“安邑竹溪散人鄧氏編,閩書林萃慶堂余氏梓”。鄧氏即鄧志謨,字景南,號百拙生,江西人。成書于明萬歷年間。
現僅存明萬歷萃慶堂余泗泉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萃慶堂余泗泉刊本,1993年巴蜀書社《明代小說輯刊》排印萃慶堂余泗泉刊本。
五代薩真人,名守堅,蜀西河人。前身系屠夫吳成,屠牛宰羊,三十歲后念佛從善修行。第二世姓陸名右,家境富裕。一日,某姣麗女娘避雨投宿陸家,百般挑逗勾引,陸右辭嚴義正,不為女色所動。又在后園掘得黃金五百余兩,即廣行布施,散財濟貧。陸死后轉生于薩如望家,取名守堅。九歲時父母相繼亡故,因衣食不給,為刑房吏役。守堅心地善良,常幫助受冤的犯人,然活人一命必陷另一命,生此殺彼,甚為悔怨。乃改學醫術,從醫多年,妙藥如神,患者受惠甚眾,然薩亦嘗因誤下藥餌,醫死三人,復怨悔不已,遂決心棄醫學道。
薩君精心修行,自蜀而下,欲先至九江謁葛仙翁,再往廣信謁張虛靖,最后過建昌謁王方平。三仙師感其心誠,化身中途接引。葛仙教以咒棗之法:念動咒語,其棗自然大,頗如梨。一日但咒九棗,每食三棗,則有一日之飽。王仙授棕扇一把,能退熱生涼,治病還魂。張仙傳以五雷之法,能驅邪懾祟,并作書一封,令薩守堅帶往廣信府貴溪龍虎山張天師處。張天師乃張仙翁之子。薩守堅拜別三仙師,一路上咒棗而食,腹中不饑。三扇將臨死之人救活,用五雷法將作祟的顛鬼鎮服,諸法果皆應驗。來到龍虎山福地,拜叩天師府,遞上靖道人書札,天師遵父之囑,為薩君奏明真人,同上三清殿演揚法事,復取寶劍一口,贈給真人為斬邪護法之用。薩真人揖別,云游四方。
衡陽府湘陰地方,有野猴精、野馬精在南北二山殘害生靈。當地土人王惡煉成鐵鞭,上山除害,揮鞭將猴、馬二妖打得皮破肉綻,魂飛魄散,因用力過度,王惡亦氣絕身亡。城隍奏明玉帝,敕令王惡為湘陰神,血食一方,每年一祭。王惡生前是惡人,死后是惡神,要地方以童男女祭祀。正值薩真人路過湘陰,見一老者高表將八歲女兒獻祭,薩真人火燒王惡祀廟,兇神王惡的鐵鞭不敵真人的寶劍,王惡向城隍告狀,城隍令王惡暗隨真人,候真人有過,可用鞭擊死,如無過,不可妄自鞭打。城隍恐王惡挾私復仇,差一個使者監視王惡。高表女兒獲救,以金銀百兩、彩緞五十相贈,酬其救女之功。王惡在空中監察,一俟真人去取金銀彩緞,即舉鞭殺之,但真人僅受錢一串而去。
一日,真人至辰州地方,一女子贈一蘿卜給真人解渴,王惡又欲趁真人接蘿卜之際殺之,因為是男女授受不親的過錯。薩真人將錢放在地上,叫女子也將蘿卜置于地上,各自取之,王惡無隙可乘。過河時,適渡子不在,真人取船自渡,并取錢幾枚,放置船上,作揖而去。天雨,真人全身濕透,不呵云罵雨;走在空曠田野上,欲大便,就撐傘遮之,便后即扒土掩之;來到曲靖,真人拾得一顆明珠,就蹲在路旁等候失主。露宿一夜才物歸原主,商人欲賣珠與真人平分其值,真人不受而去。王惡無隙可乘。
又一日,薩真人云游至賽花村。村女李瓊瓊,嫁與周天榮為妻,周外出訪友二年未歸,李瓊瓊即與劉嬌郎、沈俊郎相通,三人常同床淫戲。薩真人在周府門首坐地過夜,李瓊瓊見之動情,百般挑逗,真人毫不動心,王惡心亦稍服。真人復行之西浦,見一老者倒斃在曠野之中,一幼童在旁啼哭。真人見死者無衣無履,就脫去衣襪為死者穿戴,以劍挖坑埋之。以咒棗為幼童止餓,然后攜童尋找其母,送其歸家,并用五雷之法為其家驅治瘟鬼,用扇救活幼童的雙親,使一家團聚,真人不受其謝。王惡相隨一十二載,薩君無瑕可指,王惡感之,愿悔過前非,改邪歸正,乃拜真人為師。真人為其更名王善。
薩真人攜王善游酆都,欲濟拔幽魂滯魄。二人過了鬼門關,上殿與十殿閻君相見,崔判官引真人與王善游地府。在賞善行臺見歷代忠臣孝子,在罰惡行臺中見到十重地獄,陰風森森,世上十惡不赦之徒在此經受各種酷刑。枉死城中,昔日為真人弄刀筆而死者、誤投藥餌醫死者紛紛前來索命。枉死城主鄭德翁乃曠野斃死的裸體老者,見真人即忙低頭下拜,兩淚長流,感真人之恩,將這些冤鬼打發。一群童男童女之鬼扯住王善,又打又罵,要其償命。恰關真君至酆都,遂將真人王善帶出枉死城。真人與王善同回陽間,徑歸西河做一個拔冥濟苦的道場。薩真人將自家田園屋宇賣掉,做一個十日十夜的大供,召地府一切孤魂怨魄,每日三餐施食。又化了許多冥錢周濟諸鬼,功德圓滿,眾鬼魂歡天喜地而散
明萬歷萃慶堂余泗泉刊本《咒棗記》插圖書影
張虛靖、王方平、葛仙翁同到三天門外,俯伏在通明殿上奏曰:“薩真人修行數十年,陽間救濟群生,陰府超度眾鬼,功行完滿,當入仙班。”玉帝天顏大喜,授薩真人合領天樞之職,掌天曹文簿;授王善以靈官之職,聽憑差遣。
上一篇:《吳三桂演義》介紹|賞析
下一篇:《品花寶鑒》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