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課文導讀
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 蘇州吳縣 (今江蘇省吳縣) 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他出身貧寒, 幼年喪父。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考中進士。 宋仁宗時,西夏 (黨項人建立的國家, 在現在甘肅省和陜西北部及河套一帶) 國君元昊屢次侵犯宋朝邊境, 寶元三年 (1040) 進攻延州 (今陜西延安), 朝廷派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 和韓琦并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 抵抗西夏。 范仲淹守邊數年, 號令嚴明, 愛撫士卒, 西夏人畏懼他, 不敢侵犯邊境, 說范仲淹 “胸中有數萬甲兵”。 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 西夏請和, 范仲淹還朝, 朝廷任命他為樞密副使, 又遷升參知政事。 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 包括限制以 “恩蔭” 為官、 選用干練的人員、 嚴格執行政令等, 又主張興修水利, 史稱 “慶歷新政”, 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 于慶歷五年 (1045) 貶放鄧州(今河南鄧縣一帶), 以后還做過杭州、 青州 (今山東省益都縣一帶) 的太守。 后在赴潁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謚文正。 范仲淹為秀才時, 即以天下為己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岳陽樓記》 選自 《范文正公集》。 慶歷五年 (1045), 范仲淹貶放鄧州。 第二年六月, 滕子京重修岳陽樓, 即將落成, 去信請范仲淹作記, 并附上 《洞庭晚秋圖》。 當時滕子京因被誣陷貶到岳州, 情緒低落, 范仲淹借滕子京請他為岳陽樓作記的機會, 抒發了自己對人生的見解, 對友人進行了規勸和勉勵。 千古名篇 《岳陽樓記》 從此傳誦。岳陽樓在現在湖南省岳陽市, 就是岳陽縣城西門的堞樓, 對著洞庭湖。
這篇文章對岳陽樓的重修一筆帶過, 主要從樓的所在地的形勝說到登樓人的不同心情, 歸結到古仁人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襟懷; 最后提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的觀點, 寫出了作者的思想和寬闊的胸襟。 他說的話雖然仍是從個人的階級地位出發, 但是那種以天下為己任, 吃苦在前、 享樂在后的思想, 是值得稱贊的。 本文敘事、 寫景、 抒情、 議論巧妙結合。 畫意、 詩情、 理趣融為一體, 是本文的特色。
課文注譯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2),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廢具(5)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6)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7),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8),橫無際涯(9);朝暉夕陰(10),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11)也。前人之述備矣(12)。然則(13)北通巫峽,南極瀟湘(14),遷客(15)騷人(16),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17)霪雨(18)霏霏(19),連月不開(20),陰風怒號,濁浪排空(21),日星隱曜(22),山岳潛形(23);商旅不行,檣傾楫摧(24);薄暮冥冥(25),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26),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7)明,波瀾不驚(28),上下天光,一碧萬頃(29);沙鷗翔集(30),錦鱗(31)游泳;岸芷汀蘭(32),郁郁(33)青青。而或長煙一空(34),皓月千里,浮光躍金(35),靜影沉璧(36),漁歌互答,此樂何極(37)!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38),把酒臨風(39),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40)古仁人(41)之心,或異二者之為(42),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43)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44)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45)天下之憂而憂,后(46)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47)?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 〔慶歷四年〕 1044年。 慶歷 , 宋仁宗趙禎的年號 。 結尾 “時六年 ”, 指慶歷六年 (1046)。 (2)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 名宗諒, 子京是他字, 范仲淹的朋友。 謫, 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守, 指做州郡的長官。 巴陵, 郡名, 指岳州, 治所在現在湖南岳陽。 (3) 〔越明年〕 到了第三年, 就是慶歷六年 (1046)。 (4) 〔政通人和〕 政事順利, 百姓和樂。 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 (5) 〔具〕 通 “俱”, 全, 皆。(6) 〔屬〕 通 “囑”。 (7) 〔勝狀〕 勝景 , 好景色 。 (8) 〔浩浩湯湯 〕 水波浩蕩的樣子 。 (9) 〔橫無際涯 〕 寬闊無邊。 橫, 廣遠。 際涯, 邊。 (10) 〔朝暉夕陰〕 或早或晚 (一天里) 陰晴多變化。 暉, 日光。 (11) 〔大觀〕 雄偉景象。 (12) 〔前人之述備矣〕 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前人之述, 指上面說的 “唐賢今人詩賦”。 (13) 〔然則〕 雖然如此, 那么。 (14) 〔南極瀟湘〕 南面直到瀟水、 湘水。 瀟水是湘水的支流, 湘水流入洞庭湖。 極, 盡。 (15) 〔遷客〕 謫遷的人, 指降職遠調的人。 (16) 〔騷人〕 詩人。 戰國時屈原作 《離騷》, 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17) 〔若夫 〕 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 。 下問的 “至若 ” 同此 。 “若夫 ” 近似 “像那 ”。 “至若 ” 近似 “至于”。 (18) 〔霪雨〕 連綿的雨。 (19) 〔霏霏〕 雨 (或雪) 繁密的樣子。 (20) 〔開〕 放晴。 (21) 〔排空〕 沖向天空。 (22) 〔日星隱曜〕 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 (23) 〔山岳潛形〕 山岳隱沒了形體。 (24) 〔檣傾楫摧〕 桅桿倒下, 船槳斷折。 (25) 〔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 迫近。(26) 〔 去國懷鄉 , 憂讒畏譏 〕 離開國都 , 懷念家鄉 , 擔心 ( 人家 ) 說壞話 , 懼怕 ( 人家 ) 批評指責 。(27) 〔景〕 日光。 (28) 〔波瀾不驚〕 湖面平靜, 沒有驚濤駭浪。 驚, 這里有 “起” “動” 的意思。 (29) 〔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天色湖光相接, 一片碧綠, 廣闊無際。 萬頃, 極言其廣。 (30) 〔翔集〕 時而飛翔, 時而停歇。集, 鳥停息在樹上。 (31) 〔錦鱗〕 美麗的魚。 (32) 〔岸芷汀蘭〕 岸上的小草, 小洲上的蘭花。 芷, 香草的一種。(33) 〔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 (34) 〔長煙一空〕 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一, 全。 (35) 〔浮光躍金〕 波動的光閃著金色。 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6) 〔靜影沉璧〕 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碧玉。 這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 圓形的玉。 (37) 〔何極〕 哪有窮盡。 (38) 〔寵辱偕忘〕 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 寵, 榮耀。 偕, 一起。(39) 〔把酒臨風〕 端酒當著風, 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把, 持、 執。 (40) 〔求〕 探求。 (41) 〔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42)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不同于 (以上) 兩種心情。 或, 近于 “或許” “也許” 的意思,表示委婉口氣。 為, 這里指心理活動 (即兩種心情)。 (43) 〔居廟堂之高〕 處在高高的廟堂上, 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廟, 宗廟。 堂, 殿堂。 廟堂, 指朝廷。 下文的 “進”, 即指 “居廟堂之高”。 (44) 〔處江湖之遠〕 處在僻遠的江湖間, 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 “退”, 即指 “處江湖之遠”。 (45) 〔先〕 在……之前。 (46) 〔后〕 在…… 之后。 (47) 〔微斯人, 吾誰與歸〕 如果沒有這種人 , 我同誰一道呢 ? 微 , 沒有 。 誰與歸 , 就是 “與誰歸 ”。歸, 歸依。
問題與探究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借鑒和教育的意義嗎?
文章鏈接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王禹偁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2),榛莽荒穢(3),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4),幽闃遼夐(5),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6),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7)也。
彼齊云、落星(8),高則高矣!井干、麗譙(9),華則華矣!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10);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11),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釋:
(1) 〔刳〕 剖, 削。 (2) 〔雉堞圮毀〕 雉堞 , 城上的女墻 , 即垛口 。 圮毀 , 坍塌 。 (3) 〔榛莽荒穢〕 榛莽, 叢生的草木。 荒穢, 荒蕪污穢。 (4) 〔平悒將瀨〕 悒, 汲取。 瀨, 流經沙石上的急水。 江瀨, 指江波。 (5) 〔幽闃 (qù) 遼夐 (xiòng)〕 闃, 靜無人聲。 幽闃, 寂靜。 夐, 遠。 遼夐, 遼遠。(6)〔華陽巾〕 曹魏時, 韋節隱居華山, 自稱華陽子, 他所制的頭巾樣式, 稱為華陽巾 (見 《神仙傳》)。這里是指隱士的帽子。 (7) 〔勝概〕 佳景。 概, 景象、 狀況。 (8) 〔齊云、 落星〕 都是樓名。 齊云樓,在吳縣 (今江蘇省蘇州市) 治子城上。 落星樓, 在建鄴 (今江蘇省南京市) 東北。 (9) 〔井干、 麗譙〕都是樓名。 (10) 〔“吾以至道” 二句〕 至道, 宋太宗 (趙匡炅) 的年號。 至道乙未, 即至道元年(995)。 出, 當 “貶謫” 講。 滁, 滁州, 今安徽省滁縣。 至道元年, 王禹偁被召入翰林為學士, 詔令有不便者, 多所論奏。 這年孝章皇后卒, 喪禮不夠隆重, “禹偁與客言, 后嘗母儀天下, 當遵用舊禮。坐謗訕, 罷為工部郎中, 知滁州” (見 《宋史》 本傳)。 (11) 〔嗣而葺之〕 嗣, 繼續。 葺, 修建。
譯文:
黃岡這個地方出產很多竹子, 大的有房椽那么粗。 竹工破開竹子, 削去竹節, 用來代替泥土燒制的瓦, 家家戶戶都是這樣, 因為這樣蓋屋價錢便宜并節省工時。
黃岡城的城西北角, 城上的垛口坍塌了, 草木叢生, 荒蕪著無人整理, 于是我就在這個地方蓋了兩間小樓, 與月波樓相通。 (站在竹樓) 遠處山色盡收眼中, 江上水波如入懷抱。 這地方幽靜、 遼遠, 這些情景難以一一描述出來。 這地方適于夏天下急雨, 聽起來像有瀑布聲; 適于冬天下大雪, 聽起來像玉石碎裂聲。 適宜彈琴, 琴聲高揚而流暢; 適宜吟誦詩歌, 吟詩聲高雅絕妙; 適宜下圍棋, 棋子敲擊棋盤聲錚錚響; 適宜作投壺之戲, 投出去的矢擊打在壺中聲音鏗鏘作響。 (形成這種令人歡悅的聲音) 都是因為竹樓的幫助。
在公事完畢的閑暇時間, 我披著鶴羽編織的長氅, 戴著華陽巾, 手里拿著一卷 《周易》, 焚香端坐, 清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 江山之外, 只見風中的帆、 沙灘上的鳥、 如煙的云、 眼前的竹樹而已。 等到酒意漸消, 茶爐的煙氣漸停, 送走夕陽, 迎來夜月, 這也算是我謫居之地的一個勝景。
那齊云樓、 落星樓, 高倒是高啊! 那井干樓、 麗譙樓, 華麗也倒是華麗! 但它們只用來收容歌妓舞女, 不是詩人的事, 我不欣賞這種地方。
我聽竹工說: “竹片作瓦, 只可用十年, 假如加蓋一層竹瓦, 那就可以用二十年。”啊! 我在至道乙未年, 從翰林貶到滁州; 丙申年, 又改派到揚州; 丁酉年, 又回到京城進中書省; 戊戌年除夕日, 我接到被貶齊安 (黃州) 的命令。 己亥年閏三月, 我到黃州郡。 四年之間, 往來奔走, 毫無空閑, 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 我怎么能害怕竹樓的朽爛呢? 希望以后來黃州的人與我志趣相同, 接下來修葺竹樓, 希望這竹樓能不朽爛。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字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謫守 (zhé) 怒號 (háo)霪雨 (yín)
B.嗟夫 (jiē)皓月 (hào)檣傾 (qiáng)
C. 神怡 (yí)汀蘭 (tīng)屬予 (shǔ)
D. 岸芷 (zhǐ)霏霏 (fēi)楫摧 (jí)
二、 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巴陵勝狀 (勝景) 春和景明 (景色)
B. 橫無際涯 (邊際)去國懷鄉 (離開)
C. 朝暉夕陰 (日光)薄暮冥冥 (迫近)
D. 不以物喜 (因為) 前人之述備矣 (詳盡)
三、 下列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B. 是/進亦憂, 退/亦憂
C.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D. 日星/隱曜, 山岳/潛形
四、 下列不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
A.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B. 商旅不行, 檣傾楫摧
C.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D. 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五、 閱讀下面的文段, 回答文后的問題。
(一)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 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1.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古義和今義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
A.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C.是進亦憂, 退亦憂
2. 對下面句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B. 微斯人, 吾誰與歸 (沒有這種人, 我同誰一道呢)
C.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我嘗試著探求古代仁人的思想感情)
D.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
3. 文中顯示 “古仁人” 曠達的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 以下由 “古仁人” 曠達胸襟和高尚道德情操而得出的正確的論斷是( )
A.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B. 然而何時而樂耶?
C.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D. 是進亦憂, 退亦憂。
5. 畫線句子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抒寫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 以下對這段文字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勸導謫守巴陵郡的友人滕子京忘記個人得失。
B. 抒發作者寬闊的情懷和政治抱負。
C. 批評文中描述的遷客騷人。
D. 闡述不應當追求個人快樂的道理。
(二)
范仲淹二歲而孤, 家貧無依。 少有大志, 每以天下為己任, 發憤苦讀,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食不給, 啖粥而讀。 既仕, 每慷慨論天下事, 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仲淹刻苦自勵, 食不重肉, 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釋義。
(1)啖粥而讀 音: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________
(2)輒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________
(3) 食不給 音: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乃至被讒受貶 音: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 范仲淹二歲而孤, 家貧無依。
譯文: 范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 家中貧困無依。
B. 每以天下為己任。
譯文: (他)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或夜昏怠, 輒以水沃面。
譯文: 有時夜里疲憊困倦, 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D. 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譯文: 他的妻子的衣食僅僅夠自己穿罷了。
3.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是范仲淹所作 《________》 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 此句在本文起了________的作用。
六、 在下列句子的橫線上填上正確的詞語。
宜鼓琴, 琴調 ________; 宜詠詩, 詩韻________ ; 宜圍棋, 子聲________然;宜投壺, 矢聲________然; 皆竹樓之所助也。
上一篇:小石潭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醉翁亭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