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耕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輟耕錄》30卷,元陶宗儀撰。陶宗儀,字九成,浙江黃巖人。元末投考進(jìn)士未中,即棄去不為,而究心于文史之學(xué),隱居松江鄉(xiāng)村,從事著述,作品甚多。《輟耕錄》撰于元末,卷首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孫作的序,稱陶宗儀“作勞之暇,每以筆墨自隨,時時輟耕,休于樹陰,抱膝而嘯,鼓腹而歌,遇事肯綮,摘葉書之,貯一破盎,去則埋于樹根,人莫測焉。如是者十載,遂累盎至十?dāng)?shù)。一日,盡發(fā)其藏,俾門人小子萃而錄之,得凡若干條,合三十卷,題曰《南村輟耕錄》”。
《輟耕錄》是一部久負(fù)盛名的筆記,全書共記事585條,內(nèi)容豐富,上至帝王世系、宮闕制度,下至神仙鬼怪、民間瑣事,無所不載,而以關(guān)于元代的史事制度及元末農(nóng)民起義等事為最多。如第1卷“大元宗室世系”、“氏族”等條,對于蒙古史研究即具有很重要的價值。第19卷記載元末江西、福建一帶流行的民謠云:“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官吏都?xì)g天喜地,百姓卻啼天哭地”。生動地描述了元末社會腐朽黑暗的情形,常被后人加以稱引。第24卷詳細(xì)記述了宋末元初改革棉紡織機(jī)的黃道婆的事跡。第29卷“紀(jì)隆平”條敘元末張士誠兄弟起事始末,系作者記當(dāng)時之事,尤為真切可靠,是研究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時一再引用的重要資料。
本書1959年中華書局出版斷句排印本《南村輟耕錄》,1980年再版,是目前的通行之本。
上一篇:《資本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