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課文導讀
柳宗元 (773—819), 字子厚, 河東解 (今山西運城) 人。 唐德宗貞元九年 (793)中進士后, 做過縣尉、 監察御史等官。 唐順宗時, 任禮部員外郎的柳宗元積極參加王叔文領導的 “永貞革新”, 不久, 王叔文等失敗, 柳宗元被貶永州 (治所在今湖南零陵縣) 司馬, 歷時10年后, 改任柳州刺史。 他同情民間疾苦, 政績卓著, 4年后死于柳州, 年僅47歲。
柳宗元是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和詩人, 他積極支持當時韓愈所倡導的古文運動,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著有 《柳河東集》。 這個集子收錄了柳宗元現存的全部詩文。他的政論文反映了他的進步思想, 論證嚴謹, 說理透徹。 他的寓言和山水記是最富創造性的文學散文, 他把先秦諸子的寓言片段發展成獨立的寓言, 并賦予豐富的社會內容。 他的山水記文筆洗練, 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山水幽邃清澄的自然美, 也滲透著作者壯志未酬的激憤苦悶。 他的傳記評議, 記述真人真事, 栩栩如生。 柳宗元的散文風格峭拔遒勁, 筆力剛健, 語言凝練, 流暢自然。
《小石潭記》 是柳宗元寫的著名的山水游記 《永州八記》 中的一篇。 他的山水游記具有獨特的風格, 是歷代傳誦的優秀散文。 他十分善于觀察各種山水的形態, 抓住山水的各種不同的特色, 把它生動地刻畫出來。 這些山水游記都寫得很美, 具有詩情畫意, 語言精練有光彩, 音節鏗鏘和諧, 《小石潭記》 就是這樣一篇優美的引人入勝的散文。 文章開始寫所見的景物, 向我們展示了一處風景絕佳的處所。 接著用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 這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 作者既寫了魚, 又寫了潭水的清澈, 整段文字中沒有 “水” 字, 可是通過魚兒似乎在空氣中無所依傍、 自由游動的逼真表象以及日光和影子布于水上的具體描繪, 更襯托出潭水的清澈明凈。 寫魚也是先勾描出生動的畫面, 加上擬人化的手法, 緊接著寫流入潭的小溪和岸上的景物, 用兩個比喻,一動一靜地刻畫小溪, 動中有靜, 靜中有動, 在這其中再綴以忽明忽滅的描述, 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之后, 作者寫了對小石潭總的印象, 極力突出小石潭的幽靜, 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 情景交融, 創造出一種境界, 從中透露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心情。 全文情深意濃, 意境渾成, 淡然之中又有激烈的情感蘊于其中,使人回味無窮。
課文注譯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2),聞水聲,如鳴佩環(3),心樂也。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4)清冽。全石以(5)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6),為嶼(7),為嵁(8),為巖。青樹翠蔓(9),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10),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11)不動,俶爾遠逝(12),往來翕忽(13)。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14)。其岸勢犬牙差互(15),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16),悄愴幽邃(17)。以其境過清(18),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19),龔古(20),余弟宗玄(21)。隸而從(22)者,崔氏二小生(23):曰恕己,曰奉壹。
(1) 〔小丘〕 在小石潭東面。 (2) 〔篁竹〕 竹林。 (3) 〔佩環〕 玉質裝飾物。 (4) 〔尤〕 格外。 (5) 〔以〕 介詞后置, “以全石為底”。 (6) 〔坻〕 水中高地。 (7) 〔嶼〕 小島。 (8) 〔嵁〕 不平的巖石。 (9) 〔翠蔓〕 翠綠的藤蔓。 (10) 〔可百許頭〕 大約有一百來條。 可, 大約。 許, 用在數詞后表示約數, 相當于同樣用法的 “來”。(11) 〔佁然〕 呆呆的樣子。 (12) 〔俶爾遠逝〕 忽然向遠處游去。 (13) 〔翕忽〕 輕快敏捷的樣子。 (14) 〔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 時而看不見。 (15) 〔犬牙差互〕 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 (16) 〔凄神寒骨〕 感到心境凄涼, 寒氣透骨。(17) 〔悄愴幽邃〕 幽靜深遠, 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悄愴, 憂傷的樣子。 (18) 〔清〕 凄清。 (19) 〔吳武陵〕 作者的朋友, 也被貶在永州。 (20) 〔龔古〕 作者的朋友。 (21) 〔宗玄〕 作者的堂弟。 (22) 〔隸而從〕 跟著同去。 (23) 〔二小生〕 兩個年輕人。
問題與探究
假如你是一名導游, 受聘于小石潭風景觀光處, 你打算給游客介紹些什么? (注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并重)
文章鏈接
鈷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2)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3),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4)角列而上者,若熊羆(5)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也,貨(6)而不售(7)。”問起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8),鏟刈(9)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10)熙熙然(11)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12)之狀與目謀,瀯瀯(13)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14)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15)、鎬(16)、鄠(17)、杜(18),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注釋:
(1) 〔尋 〕 沿著 。 (2) 〔 湍而浚 〕 急而深 。 (3) 〔 突怒偃蹇 〕 高聳而有曲折起伏 。 蹇 , 高俊 。(4) 〔沖然〕 突起的樣子。 (5) 〔羆〕 比熊大, 能直立而行。 (6) 〔貨〕 賣。 (7) 〔不售〕 賣不出去 。(8) 〔器用 〕 器具 。 (9) 〔刈 〕 割 。 (10) 〔舉 〕 全部 。 (11) 〔熙熙然 〕 和樂的樣子 。 (12) 〔清泠 〕清爽寒涼。 (13) 〔瀯瀯〕 水流回旋的樣子。 (14) 〔匝旬〕 滿一旬。 (15) 〔灃〕 水名, 即灃水, 源出陜西秦嶺山中, 北留至西安市西北, 最后注入渭水。 (16) 〔鎬〕 地名, 在今西安市西南, 灃水東岸,周武王曾遷都于此, 稱鎬京。 (17) 〔鄠〕 地名, 今陜西戶縣, 在今西安市西南。 (18) 〔杜〕 地名,在今西安市東南。 四處均在唐都城長安附近, 為當時豪門貴族集中居住的地區。
譯文:
發現西山后的第八天, 沿著山口向西北走兩百步, 又找到了鈷 潭。 離潭西二十五步, 在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攔水壩。 壩上有一個小丘, 上面長著竹子和樹木。 小丘上的石頭, 有的突出高起, 有的屈曲俯伏, 都露在泥土外面, 爭奇斗怪的, 幾乎多得數不清。 那些傾斜重疊俯向下面的, 好像牛馬在小溪中喝水; 那些高聳突出、 如獸角斜列往上沖的, 好像熊羆在登山。
這小丘面積不到一畝, 簡直可以把它裝在籠子里提著。 我打聽它的主人是誰, 有人說: “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 想賣掉, 卻賣不出去。” 問這小丘的價錢, 說: “只要四百金。” 我喜歡它, 就把它買了下來。 李深源、 元克己這時和我一起游覽, 都非常高興, 覺得這是個意外的收獲。 我們就輪流拿著鐮刀、 鋤頭等器具, 鏟除雜草, 砍掉雜樹, 點一把大火把它們統統燒掉。 好看的樹木挺立著, 漂亮的竹子顯露著, 奇巧的石頭也顯現出來了。 站在土丘中間眺望, 只見山是高高的, 云在漂浮, 溪水在流動, 飛禽走獸在自由自在地飛翔走動, 全部和諧快樂地運用技巧, 呈獻絕技, 在小丘前表演,為小丘增色。 就著小丘枕石席地而臥, 那清澈的溪水映入我的眼簾, 回旋的水聲響在我的耳際, 廣大而開闊的境界與我的精神融和, 深邃而幽靜的境界和我的心情相通。不滿十天, 就得到了兩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即使是古代愛好山水的人, 或許也不能達到這樣理想的境地呢。
唉! 把這個小丘的優美景色放到京城附近的灃、 鎬、 鄠、 杜等地, 那么, 愛好游覽的豪門貴族為了爭著買到它, 即使每天增價千金, 也不一定能得到。 如今被拋棄在這荒僻的永州, 連農民、 漁夫從這兒走都認為它丑陋, 售價只四百金, 卻一連幾年賣不出去。 而我與深源、 克己偏偏高興地找到了它, 這個小丘難道果真有了機遇嗎? 我把這篇文章寫在石碑上, 用來祝賀這個小丘的好機遇。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 近岸 ,卷 ( ) 石底以出, 為坻 ( ), 為嶼 ( ), 為嵁 ( ), 為巖。 青樹翠蔓 ( ), 蒙絡搖綴 ( ),參差 ( ) 披拂。
2.佁 ( ) 然不動,俶 ( ) 爾遠逝, 往來翕 ( ) 忽。 似與游者相樂。
3. 寂寥 ( ) 無人, 凄神寒骨,悄愴 ( ) 幽邃 ( )。
二、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三、 解釋下列短語。
1. 蒙絡搖綴____________ 2. 參差披拂____________
3. 斗折蛇行____________ 4. 凄神寒骨____________
5. 影布石上____________ 6. 悄愴幽邃____________
四、 填空。
本文選自_______, 作者_______ ,_______ 朝人, 著名文學家, 他在做永州司馬時寫下了連續性的山水游記多篇, 其中 《小石潭記》 等八篇, 合稱 _______。
五、 解釋下列詞語。
1. 冥頑不靈_______ 2. 湍而浚_______
3. 突怒偃蹇_______ 4. 沖然_______
5. 熙熙然_______ 6. 匝旬_______
六、 指出加點詞所通之詞并解釋詞義。
1.烈山澤 2.罔繩刃
3. 與刺史亢拒 4. 懦者必說于色矣
七、 給下列加點詞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在括號里。
距離 往 離開 除去 棄 失去 / 損失 過去的
土地面積單位 辨別是非 通 “辯” / 爭論 通 “遍” / 周遍
疲倦 輕慢 怠慢 懈怠 怠惰
曾經 經歷到 試 辨別滋味

修飾 治理 修行 / 研習 善 / 美好 實行 / 貫徹 長 / 高

尋找 長度量詞 / 一尋為八尺 沿著 平常
上一篇:山坡羊·潼關懷古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岳陽樓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