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課文導(dǎo)讀
歐陽修 (1007—1072), 字永叔, 號醉翁, 晚年號 “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 史學(xué)家, 對北宋詩文革新運(yùn)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xiàn),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著有《歐陽文忠公集》。
歐陽修出生于吉州吉水 (今屬江西), 四歲喪父, 家境貧苦, 但刻苦自學(xué)。 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 考中進(jìn)士, 初任諫官, 后官至翰林學(xué)士、 樞密副史、 參知政事。 早年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 因此累遭貶謫。 熙寧四年 (1071) 以太子老師身份告老還鄉(xiāng),死后謚號 “文忠”。
歐陽修在詩詞、 散文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散文寫得最為出名。 他的散文雖像韓愈, 但風(fēng)格簡潔、 明暢、 平易近人; 政論文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 語言明快而說理透徹; 尤其擅長抒情散文, 寫景、 敘事、 抒情融為一體, 語言精練, 如 《醉翁亭記》 《秋聲賦等》。
本文開頭就展示滁州四周群山, 繼而視線移向西南方的瑯琊山上, 之后, 集中醉翁亭上, 通過上述層層渲染、 烘托, 展示醉翁亭非同尋常。 接下來由物及人指出此亭不同一般, 不僅在于它周圍的美妙景色, 還在于它給太守和周圍的百姓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點(diǎn)明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在于 “山水之樂”。 然后緊扣 “樂” 字, 描繪了山間景物朝暮四時不同的變化, 說明各種景象都有樂趣, 在這里游賞 “樂亦無窮”, 進(jìn)一步寫 “樂”。 再接著著重記敘了滁州人游山之樂, 以及作者酣宴之樂。 這一部分場面寫得很熱烈, 滁州人游山有的歌, 有的呼, 有的應(yīng), 極力渲染了官民無拘無束、 盡情宴享的輕松氣氛。 這是本文記敘 “樂” 的高潮部分。 最后寫游罷歸來的議論,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文章到此收筆, 讓人回味作者之樂, 言有盡而意無窮。 整篇游記圍繞一個 “樂” 字寫景、 抒懷, 構(gòu)思精巧, 層次清晰, 含蓄深沉, 別有韻味; 語言流暢, 凝練優(yōu)美, 抑揚(yáng)頓挫, 節(jié)奏感強(qiáng), 讀來朗朗上口, 富有音樂感。
課文注譯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2)。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3),有亭翼然臨于泉上(4)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5)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6)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7),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8)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9),佳木秀而繁陰(10),風(fēng)霜高潔(11),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12)歌于途,行者休于樹(13),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14),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15),雜然而前陳(16)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17),射(18)者中,弈(19)者勝,觥籌交錯(20),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21)白發(fā),頹然乎其間(22)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23),鳴聲上下(24),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25)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26)誰?廬陵(27)歐陽修也。
(1) 〔環(huán)滁〕 環(huán)繞著滁州城。 滁州, 在安徽省東部。(2) 〔蔚然而深秀者, 瑯琊也〕 樹木茂盛 , 又幽深又秀麗的 , 是瑯琊山 (在滁州西南十里 )。 蔚然 , 茂盛的樣子。 (3) 〔峰回路轉(zhuǎn)〕 山勢回環(huán), 路也跟著拐彎。 (4) 〔翼然臨于泉上〕 四角翹起, 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高居于泉水之上。 臨, 靠近。 (5) 〔太守自謂〕 太守用自己的別號 (醉翁) 來命名。 (6) 〔意〕 情趣。 (7) 〔林霏開〕樹林里的霧氣散了。 (8) 〔晦明變化〕 朝則自暗而明, 暮則自明而暗, 變化不一。 (9) 〔野芳發(fā)而幽香〕 野花開了, 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 香花。 (10) 〔佳木秀而繁陰〕 好的樹木枝葉繁茂, 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 秀, 開花, 這里是滋長的意思。 (11) 〔風(fēng)霜高潔〕 天氣高爽。 (12) 〔負(fù)者〕 背著東西的人。 (13) 〔休于樹〕 在樹下休息。 (14) 〔傴僂提攜〕 老年人彎著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 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傴僂, 腰背彎曲。(15) 〔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山肴, 拿從山野里打來的鳥獸做菜, 俗稱 “野味”。 蔌, 菜蔬。 (16) 〔陳〕 擺開。(17) 〔宴酣之樂 , 非絲非竹 〕 宴會喝酒的樂趣 , 不在于音樂 。 酣 , 盡興的喝酒 。 絲 , 弦樂器 。 竹 , 管樂器 。( 18 ) 〔 射 〕 這 里 指 投 壺 , 宴 飲 時 的 一 種 游 戲 , 把 箭 向 壺 里 投 。 投 中 多 的 為 勝 , 負(fù) 者 照 規(guī) 定 的 杯 數(shù) 喝 酒 。(19 ) 〔弈〕 下棋。 (20) 〔觥籌交錯〕 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觥, 酒杯。 籌, 酒籌, 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記數(shù)用的標(biāo)簽。 (21) 〔蒼顏〕 臉色蒼老。 (22) 〔頹然乎其間〕 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 頹然,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 這里形容醉態(tài)。 (23) 〔陰翳〕 形容枝葉茂密成蔭。 翳, 遮蓋。 (24) 〔鳴聲上下〕 意思是鳥到處叫。 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25) 〔樂其樂〕 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 (26) 〔謂〕 為, 是。 (27) 〔廬陵〕 廬陵郡, 就是吉州。 現(xiàn)在江西省吉安市。
問題與探究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這一句被用到多種場合, 你能舉出幾例嗎?
文章鏈接
喜雨亭記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2);叔孫勝狄,以名其子(3);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風(fēng)(4)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5),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6)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無雨可乎?”曰:“十日無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行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7)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釋:
(1) 〔周公得禾, 以名其書〕 據(jù) 《尚書·微子之命》 載, 周天子將唐叔進(jìn)獻(xiàn)的異株而共穗的禾賜予周公, 周公因作 《嘉禾》 (《尚書》 篇名, 今已佚), 以頌揚(yáng)天子的恩惠。 禾, 即下文的粟。 (2) 〔漢武得鼎, 以名其年〕 據(jù) 《史記·漢武本記》 載, 漢武帝元狩七年 (前116), 在汾水得一寶鼎, 迎至甘泉, 遂將年號改為元鼎。 (3) 〔叔孫勝狄, 以名其子〕 據(jù) 《左傳·文公十一年》 載, 冬十月, 魯文公派叔孫得臣領(lǐng)兵抵御狄人的進(jìn)犯, 俘獲狄國君僑如。 為表彰功績, 叔孫得臣將兒子宣伯改名為僑如。(4) 〔扶風(fēng) 〕 指鳳翔府 (治所在今陜西鳳翔 ) 。 因古時為右扶風(fēng)地 , 故稱 。 作者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 任鳳翔簽判, 亭即建于到任后的次年。 (5) 〔岐山之陽〕 岐山, 在今陜西岐山縣北。 陽, 山的南面。 (6)〔忭〕 高興快樂。 (7) 〔繄〕 是。 一說語氣助詞, 無義。
譯文:
這個亭子用 “雨” 做它的名字, 是為了記下我們的喜悅。 在古代, 有喜事就用它來給具體的人或事物做名字, 表示不忘記它。 周公得到異株同穗的禾, 用它做文章的篇名; 漢武帝得到一個寶鼎, 用它的名稱來做年號; 叔孫得臣打敗了狄國人, 用被俘的國君的名字來為他的兒子命名。 他們的喜事大小不同, 但表示不忘記卻是一樣的。
我到鳳翔府任判官的第二年, 開始修建衙門內(nèi)的住宅。 在廳堂的北面建了一座亭子, 在亭子的南面開鑿了一口塘, 引過水來栽種樹木, 把亭子作為自己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 在岐山以南播種麥子, 占卦表明是個豐年。 后來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 農(nóng)民們正在發(fā)愁。 過了三個月, 四月初二才下雨, 十一日又下雨, 農(nóng)民們認(rèn)為雨下得還不夠。 十四日下大雨, 連下三天才停。 官吏們在衙門里一起祝賀, 商人們在街上一塊兒唱著歌, 農(nóng)民們在田野上個個高興得歡呼。 發(fā)愁的因此高興了, 患病的因此痊愈了,而我的亭子恰好在這時建成了。
于是在亭子里擺了酒席, 邀請客人們喝酒并告訴他們說: “五天不下雨, 行嗎?”你們會說: “五天不下雨收不到麥子。” “如果再過十天不下雨行不行?” 回答說:“十天不下雨, 就收不到谷子了。” 不打麥子不收谷子, 今年就要不斷鬧饑荒, 打官司的到處都是, 強(qiáng)盜和小偷更加猖獗。 那么, 我和你們即使想自由自在地在這亭子里玩樂, 能夠辦得到嗎? 現(xiàn)在, 上天不拋棄這些老百姓, 干旱不久, 還是把雨賞給他們,使我和你們也能夠一塊兒自由自在地在這亭子里玩樂, 都是雨的賞賜呀! 難道又可以忘記嗎?
已經(jīng)把 “喜雨” 做這亭子的名字, 接著又給它寫了一首歌。 歌詞說: 即使天下的是珍珠, 挨凍的人不能拿它做棉襖; 假使天下的是寶玉, 挨餓的人不能拿它當(dāng)糧食。一場雨下了三天, 這是誰的力量? 老百姓說是太守的力量。 太守不具有這種力量, 把這力量歸到皇帝身上。 皇帝說不是, 把它歸到自然界的創(chuàng)造者身上。 自然界的創(chuàng)造者不認(rèn)為這是自己的功勞, 把它歸到太空。 太空渺茫, 不能找到它的具體形象來稱呼,我便用 “喜雨” 來命名我的亭子。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下列詞語中加點(diǎn)字注音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 林壑 (hè)翼然 (yì) 林霏 (fēi)
B.觥籌 (gōng) 提攜 (xié) 山肴 (yáo)
C. 野蔌 (sù) 傴僂 (lǒu) 陰翳 (yì)
D. 瑯琊 (yá) 酒洌 (liè)頹然 (tuí)
二、 下列加點(diǎn)詞解釋全對的一項(xiàng)是( )
A.環(huán)滁皆山 (環(huán)繞) 飲少輒醉 (就)
B. 醉翁之意 (意思)觥籌交錯 (酒杯)
C. 佳木秀而繁陰 (秀麗)述以文者 (記述)
D. 臨溪而漁 (捕魚)臨于泉上 (來臨)
三、 下列句子中 “而” 字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得之心而寓之酒 B. 日出而林霏開
C. 水落而石出 D.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四、 下列句子中 “之” 字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名之者誰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山林之樂
五、 下列句子中 “也” 字表示判斷語氣的一項(xiàng)是( )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C. 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琊也。
六、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字的意思。
1. 既而彌月不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舉酒于亭上以屬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繄誰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岳陽樓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滿井游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