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偷光
【出典】 舊題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 漢時匡衡家貧無燭,在壁上穿鑿一孔,夜間便借鄰人的燭光讀書。后因用為苦讀的典故。
【例句】 笑聚螢、積雪與偷光,寒儒憶。(胡惠齋《滿江紅·燈花》2268)這里活用典故,以笑寒儒之讀書無燈燭,來反襯所詠之燈花熒煌,從反面扣題。
詩詞典故·偷光
【出典】 舊題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 漢時匡衡家貧無燭,在壁上穿鑿一孔,夜間便借鄰人的燭光讀書。后因用為苦讀的典故。
【例句】 笑聚螢、積雪與偷光,寒儒憶。(胡惠齋《滿江紅·燈花》2268)這里活用典故,以笑寒儒之讀書無燈燭,來反襯所詠之燈花熒煌,從反面扣題。
上一篇:典故《停杯一問》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偷向笛中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