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
課文導(dǎo)讀
吳均 (469—520), 南朝梁文學(xué)家, 字叔癢, 吳興故鄣 (今浙江安吉) 人, 出身貧寒, 好學(xué)有才。 善詩文, 其詩清新, 且多為反映社會之作。 其文工于寫景, 尤以小品書札見長, 文辭清麗有古風(fēng), 時人或仿效之, 稱為 “吳均體”。 今傳 《吳朝請集》 一卷, 《續(xù)齊諧記》 一卷。
本文選自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 是唐代開國初年由高祖李淵下詔編修的類書, 歐陽詢主編。 此書分46部, 分類按目編次, 故事在前, 均注出處。 所引詩文, 均注時代。 此書保存了大量自漢至隋的辭章名篇。
吳均在這封信里生動逼真地描繪了從富陽至桐廬一段富春江上天山一碧秀麗、 雄奇的水光山色, 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 陶冶人們在 “急湍” “猛浪” 中奮進(jìn)的性格和 “競上” “爭高” 的勇氣。 在敘述山景感人魅力之時, 作者懷有希望熱衷功名利祿者淡泊仕途之意, 反映了當(dāng)時知識分子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
這封信實際上是一篇清新綺麗的山水小品文, 所見所聞歷歷如畫, 有令人同行的親見之感, 其最顯著的藝術(shù)特色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 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jìn)行描繪。
作者寫此信的目的無疑是向朱元思介紹他所見到的富春江上的 “奇山異水”, 并抒發(fā)自己熱愛故鄉(xiāng)山川和意圖歸隱的情懷。 為此, 作者極力描寫山之 “奇”、 水之“異”。
寫水之 “異”: 一抓其 “縹碧” 的水色; 二抓其 “千丈見底” “直視無礙” 的明澈; 三抓其 “急湍” “猛浪” 的聲威和氣勢。 寫山之 “奇”: 一寫千峰萬嶺的“夾岸”對峙和 “負(fù)勢競上” 的雄奇險峻; 二寫石、 蟬、 猿、 泉水、 寒樹、 橫柯、 疏條等山中景物; 三寫 “在晝猶昏” “有時見日” 的山色。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進(jìn)行恰到好處的表述, 使廣大讀者不得不承認(rèn)這里的山水確乎是 “天下獨絕” 的 “奇山異水”。
其二, 對偶、 比喻、 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的巧妙運用。
南北朝時期是駢體文盛行的時代, 吳均這封信是用駢體文寫成的, 對偶的運用當(dāng)然是其主要特征。 全文只144個字, 但對偶句比重很大。 如 “急湍甚箭” 與“猛浪若奔”,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與 “猿則百叫無絕”, “泠泠作響” 與 “嚶嚶成韻” 等等, 結(jié)構(gòu)對稱, 都是很工整的對偶句。 或上下句相對, 或隔句相對, 或四字一句, 或六字一句, 這樣, 既避免了句式的單調(diào)和呆板, 又使得文章整飭嚴(yán)密錯落有致, 搖曳多姿。
為增強表達(dá)效果, 本文還注意了比喻、 夸張、 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
課文注譯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2),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3),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4)。急湍甚箭(5),猛浪若奔(6)。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7)。負(fù)勢競上(8),互相軒邈(9);爭高直指(10),千百成峰(11)。泉水激石,泠泠(12)作響;好鳥相鳴(13),嚶嚶成韻(14)。蟬則千轉(zhuǎn)(15)不窮,猿則百叫無絕(16)。鳶飛戾天(17)者,望峰息心(18);經(jīng)綸世務(wù)者(19),窺谷忘反(20)。橫柯上蔽(21),在晝猶昏(22);疏條交映(23),有時見日。
(1) 〔凈〕 消散。 (2) 〔從流飄蕩〕 (乘船) 隨著江流飄蕩 。 (3) 〔自富陽至桐廬 〕 富陽與桐廬都在富春江沿岸。 (4) 〔直視無礙〕 可以看到底, 毫無障礙。 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5) 〔甚箭〕 比箭還快。 (6) 〔奔〕 這里指飛奔的馬。 (7) 〔寒樹〕 形容樹密而綠。 (8) 〔負(fù)勢競上〕 憑借 (高峻的) 山勢, 爭著向上。 (9) 〔軒邈〕 意思是這些樹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yuǎn)處伸展。 軒, 高。 邈, 遠(yuǎn)。 這里作動詞用。 (10) 〔直指〕 筆直地向上, 直插云天。 (11) 〔千百成峰〕 指形成無數(shù)山峰。 (12) 〔泠 (líng) 泠〕 擬聲詞, 形容水聲的清越。 (13) 〔好鳥相鳴〕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 (14) 〔嚶 (yīng) 嚶成韻〕 鳴聲嚶嚶, 和諧動聽。 (15) 〔千轉(zhuǎn)〕 長久不斷地叫。 轉(zhuǎn), 通“囀”, 鳥叫聲。 (16) 〔無絕〕 就是 “不絕 ”。 (17) 〔鳶 (yuān)飛戾 (lì)天 〕 鳶飛到天上 。 這里比喻極力追求名利的人。 鳶, 一種兇猛的鳥。 戾, 至。 (18) 〔望峰息心〕 指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 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19) 〔經(jīng)綸世務(wù)者〕 治理政務(wù)的人。 經(jīng)綸, 籌劃。 (20) 〔反〕 通 “返”。 (21) 〔橫柯上蔽〕 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 柯, 樹木的枝干。 (22) 〔在晝猶昏〕 即使在白天, 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23) 〔疏條交映〕 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
問題與探究
馬克思說: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 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了人。 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 美化自然, 使之成為適于人類生存的美好環(huán)境, 另一方面, 美的自然環(huán)境也可以美化人, 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 結(jié)合這段話, 談?wù)勀銓?“鳶飛戾天者, 望峰息心, 經(jīng)綸世務(wù)者, 窺谷忘反” 的理解。
文章鏈接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2),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3)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4),輞水(5)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yuǎn)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fù)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6)、臨清流也。
當(dāng)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7)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8)之不遠(yuǎn),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9)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10)。
注釋:
(1) 〔故山殊可過 〕 故山 , 故居的山 , 指峣山 , 在陜西省藍(lán)田縣南20里 , 即輞川別墅所在 。 過 ,過訪、 游鑒。 (2) 〔憩感配寺〕 憩, 休息。 感配寺, 也說 “感化寺”。 (3) 〔玄〕 深青色。 (4) 〔華子岡〕 輞川山谷中的一個地方。 (5) 〔輞 (wǎnɡ)水〕 即輞川。 (6) 〔仄徑〕 狹窄的小路。 (7) 〔鰷(tiáo)〕 即白鰷 , 一種狹而長的小魚 。 ( 8) 〔 斯 〕 此 , 指以上所說春天的景色 。 ( 9) 〔 馱 〕 運 。(10)〔白〕 說, 陳述。
譯文:
現(xiàn)在正是農(nóng)歷十二月的下旬, 氣候溫和舒暢, 舊居藍(lán)田山很值得一游。 您正在溫習(xí)經(jīng)書, 倉猝中不敢來打擾。 于是自行到山中, 在感配寺休息, 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 便離開了。 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 月色清朗, 映照著城郭。 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 水波或上或下, 水中的月影也隨同上下。 寒山中遠(yuǎn)遠(yuǎn)的燈光, 在林外看燈光忽明忽暗。 深巷中有狗叫, 叫聲像豹叫一樣。 村子里傳來舂米聲, 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 這時, 我獨坐在那里, 跟來的僮仆靜靜待在一旁, 我心中所想多是從前你我一起吟詩作賦、 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 臨近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 草木蔓延生長, 春天的山景更值得觀賞, 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 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 晨露打濕了青草地, 麥田里雉鳥在清晨鳴叫, 這些景色就在不遠(yuǎn)處, (您) 能和我一起游玩嗎? 如果不是你天性與眾不同的話, 我怎會用這種閑事來邀請你呢? 而這當(dāng)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不可忽略。 因為有載運黃檗的人出山, 托他帶給你這封信, 不一一詳述了。 山中人王維陳述。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根據(jù)課文填空。
《與朱元思書 》 節(jié)選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的文學(xué)家。 本文從題目看, 屬__________體, 而從內(nèi)容上看, 又可以看做是__________ 。
二、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縹碧( ) 軒邈( )泠泠作響( )
橫柯( )鳶飛( )戾天( )
三、 下列加點詞解釋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風(fēng)煙俱凈 水皆縹碧 B. 負(fù)勢競上 爭高直指
C. 猛浪若奔 在晝猶昏 D. 千轉(zhuǎn)不窮 百叫無絕
四、 翻譯下列語句。
1. 從流飄蕩, 任意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夾岸高山, 皆生寒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給以下字注音。
猥( ) 輒( ) 吠( ) 仄( ) 矯( ) 隴( )
六、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足下方溫經(jīng)( ) 2.憩感配寺( )
3.斯之不遠(yuǎn)( ) 4.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 )
七、 翻譯下列句子。
此時獨坐, 僮仆靜默, 多思曩昔, 攜手賦詩、 步仄徑、 臨清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書” 的意思是_________,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九、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 清月映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多思曩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仄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麥隴朝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把下邊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因馱黃檗人往, 不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游山西村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五柳先生傳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