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碧·黎簡
野碧春天合,天青野色高。
吾今適莽蒼,力足翔蓬蒿。
已覺此身遠,亦憐歸雁勞。
驚弦滿關塞,孤影墮江濤。
春日的田野,一碧萬頃;春日的天宇,萬頃一碧。田野一直伸向遠方,像是要在極遠處與天宇合為一體;青天顯得更為清澈澄碧,像染上了大地的濃綠。詩人漫步在曠野間,觸目皆是莽莽蒼蒼的一片青蔥,似乎偌大世界只有一個渺小的自我與無邊無際的天地之間的對照。他借《莊子》上斥鴳的話說自己猶如一只小鳥,翱翔于蓬蒿之間,勢單力薄,無法實現高遠的志向。自己似乎已走得太遠,就像一只失群的大雁在廣漠無垠的天宇中孤獨而勞累地飛翔,而關塞上每每響起了令人驚懼的弓弦之聲,他擔心那孤雁實在難以抵達旅途的終點,恐會將他孤獨的身影埋葬在洶涌澎湃的江濤之中……
這就是二十七歲的年輕詩人黎簡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寫下的一首小詩。詩人用他異常敏感而色彩絢麗的筆墨為自己畫了一幅肖像,在蔚藍的蒼穹與青綠的大地之間,他踽踽獨行,像失群的孤雁,心中充滿著悲傷和惆悵。詩雖然只是寫天地的色彩和一雁橫空的景象,但其中象征的意義是十分明顯的。“力足翔蓬蒿”,對于一個年輕而有才華的詩人來說,無疑只是無可奈何的悲嘆和懷才不遇的不平之鳴。出現在后半首詩中的孤雁形象分明是詩人的自我寫照。“驚弦”句雖語本《戰國策》中更羸以虛弦而彈落孤雁的故事,但詩人顯系托物寄慨,意在感嘆世途的險惡與自己的愴痛,正有物我同一、不分彼我之感??梢姶嗽姷闹髦疾粌H是寫野外的綠色,而且在感嘆自己的身世。詩人所以用“野碧”為題,只是取首句二字,正如一首無標題的音樂,卻有豐富的內涵。讀黎簡的詩,往往給人以現代藝術的審美感受,他筆下的景和物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象,在色彩和形象之中每每有他自我的人格體現,給讀者以豐富的啟示與回味,這首詩就是如此。
上一篇:冶春絕句(其四)·王士禛
下一篇:野步·趙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