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課文導讀
周密 (1232—約1298) 字公謹, 號草窗、 州, 又號四水潛夫、 弁陽老人、 弁陽嘯翁。 其祖籍濟南, 曾祖周秘南渡, 寓居吳興 (今浙江湖州)。 少從父周晉宦游浙、 閩。景定二年 (1261) 入臨安府幕僚, 監和劑局。 咸淳間歷兩浙運司掾、 豐儲倉檢察。 約景炎初 (1276), 為義烏令。 入元不仕, 遷居杭州, 悉心著述, 著作宏富, 有 《草窗韻語》 6卷, 《 州漁笛譜》 2卷, 《草窗詞》 2卷, 《癸辛雜識》 6卷, 《齊東野語》 20卷, 《武林舊事》 10卷, 《浩然齋雅談》 3卷等30余種。 其家世生平見所撰 《弁陽老人自銘》 及 《癸辛雜識》 《齊東野語》 諸書。
《觀潮》 選自 《武林舊事》。 《武林舊事》 是作者在宋亡后, 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往事之作。 此書寫得詳備生動, 寄托作者的故國之思。
《觀潮》 寫的是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 錢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 全長四百多公里, 流經杭州, 在杭州灣入海。 由于江道狹窄, 水勢受阻, 海潮倒灌, 便形成 “錢塘潮”。 “觀潮” 遂為古今盛事。
本文語言生動而形象, 如 “披發文身” 中的 “披、 文”, “爭先鼓勇” 中的 “爭、鼓” 等。 文中善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 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中, “玉城雪嶺” 是比喻, “際天” 則是夸張, “大聲如雷霆” 用了比喻, “吞天沃日” 則用夸張, 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 感受很深。 同時,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 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 這些都是正面描寫。 最后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 觀潮的人越多, 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 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 人人都想一睹為快。 這種表現手法使文章中心更突出, 更具有表現力。
課文注譯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2)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3)漸近,則玉城雪嶺(4)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5)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6)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7)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8),人物略(9)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10)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11)者數百,皆披發文(12)身,手持十幅(13)大彩旗,爭先鼓(14)勇,溯(15)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16)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17)此夸(18)能。
江干上下(19)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20)途,飲食百物皆倍穹(21)常時,而僦賃看幕,雖(22)席地不容閑也。
(1) 〔觀〕 景象。 (2) 〔既望〕 農歷十六日。 農歷十五日為 “望”, “既” 是 “過了” 的意思。(3) 〔既而〕 不久。 (4) 〔玉城雪嶺 〕 玉 、 雪比喻潮的白 。 城 、 嶺比喻潮的偉狀 。 (5) 〔震撼 〕 震動搖撼 。(6) 〔列 〕 排列 。 (7) 〔并 〕 同時 。 (8) 〔四起 〕 從四面升起 。 (9) 〔略 〕 一點兒 。 (10) 〔為 …… 所 〕 被 …… 。“為” 引出施事者, “所” 后面是其動作行為。 (11) 〔泅(qiú)〕 游泳。 (12) 〔文〕 動詞, 畫花紋。 名詞活用為動詞。 (13) 〔幅〕 布帛的寬度。 (14) 〔鼓〕 鼓動, 振作。 (15) 〔溯(sù)〕 逆流而上。 (16) 〔萬仞〕 古時八尺為一仞, 這里形容浪高。 (17) 〔以〕 用, 憑借。 (18) 〔夸〕 夸耀, 這里指顯示。 (19) 〔上下〕 指從上游到下游。(20) 〔塞〕 阻塞。 (21) 〔穹〕 高過。 (22) 〔雖〕 即使。
問題與探究
1. 文章共寫了幾幅觀潮圖, 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
2. 錢塘江潮舉世聞名, 你還能列舉出描寫錢塘江潮的詩句或文章嗎?
文章鏈接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2)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3),風簾翠幕(4),參差十萬人家。云樹(5)繞堤沙(6),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7),戶盈羅綺(8),競豪奢。
重湖(9)疊(10)清嘉,有三秋(11)桂子,十里荷花。羌管(12)弄晴,菱歌(13)泛夜,嬉嬉(14)釣叟(15)蓮娃(16)。千騎(17)擁高牙(18),乘醉(19)聽簫鼓,吟賞煙霞(20)。異日(21)圖將好景,歸去鳳池(22)夸。
注釋:
(1) 〔形勝〕 指形勢重要、 交通便利的地方。 (2) 〔三吳〕 吳興、 吳郡、 會稽合成三吳。 (3) 〔煙柳畫橋〕 掩映在含煙的柳樹下面的畫橋。 (4) 〔風簾翠幕〕 用來遮風的竹簾和翠綠色的帷幕。(5 ) 〔云樹 〕 煙云掩映的樹木 。 (6) 〔堤沙 〕 即沙堤 。 (7) 〔市列珠璣 〕 街市上陳列著珠寶等珍奇貨物。 (8) 〔戶盈羅綺〕 人家戶滿是穿著綺羅制成的衣服。 (9) 〔重湖〕 西湖有里湖、 外湖所以稱重湖。 (10) 〔疊 (yǎn)〕 重疊的山峰。 (11) 〔三秋〕 意指桂花花期長, 馥郁芳香。 (12) 〔羌管〕 指笛。 笛子最早從羌族傳來。 (13) 〔菱歌〕 采菱女的歌聲。 (14) 〔嬉嬉〕 歡樂喜笑的樣子。 (15) 〔釣叟〕 垂釣的老頭。 (16) 〔蓮娃〕 采蓮的女子。 (17) 〔騎〕 騎兵, 護衛。 (18) 〔高牙〕 高高的牙旗。這里指兩浙轉運使孫何。 (19) 〔乘醉〕 趁著酒興。 (20) 〔吟賞煙霞〕 吟詠賞玩湖山煙霞變幻的美景。 (21) 〔異日〕 將來。 (22) 〔鳳池〕 鳳凰池, 后代用作接近皇帝的機密省署的代稱。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 湖山優美的地方, 三吳的都會, 錢塘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 如煙的柳樹, 彩繪的橋梁, 擋風的簾子, 翠綠的帳幕, 房屋高高低低, 約有十萬人家。 杭州城下, 環繞著一道防潮沙堤, 堤上樹木茂盛, 映帶白云, 風景如畫。 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 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 爭講奢華。 里湖、 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 有秋天的桂子、 十里的荷花。 晴天歡快地奏樂, 夜晚劃船采菱唱歌, 釣魚的老翁、 采蓮的姑娘都喜笑顏開。 千名騎兵簇擁著官吏, 乘醉聽吹簫擊鼓, 觀賞、吟唱煙霞風光。 他日描繪美好景致, 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2.方其遠出海門, 僅如銀線。
3.倏爾黃煙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4.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隨波而逝。
5. 吳兒善泅者數百, 皆披發文身。
6.溯迎而上, 出沒于鯨波萬向中。
7. 江南形勝。
8. 市列珠璣, 戶盈羅綺,競豪奢。
二、 解釋下列句中相同的詞。
三、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是( )
A.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B. 海涌銀為郭
C.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 二蟲盡為所吞
E.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 器皿、 人物
四、 翻譯下列句子。
1. 既而漸近, 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僦賃看幕, 雖席地不容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 參差十萬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根據課文回答問題。
1. 寫參演船艦之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寫雙方習戰激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閱讀下面這首詞, 回答問題。
酒泉子
[宋] 潘閣
長憶觀潮, 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 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 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 夢覺尚心寒。
1. 以下對這首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詞一開頭, 作者就表明對于杭州觀潮的盛況, 永志難忘, 經常回想。 那時杭州人傾城而出, 擁擠在錢塘江邊, 踮起腳尖, 伸長脖子, 爭看江面潮水上漲。
B. 大海的水似乎被倒得一干二凈, 集中到錢塘江。 潮水轟隆, 像萬面戰鼓齊聲擂動, 人們陶醉其中。 同周密的描寫相比, 更加驚險生動, 有聲有色。
C. 下片寫弄潮兒的奇跡和奇觀。 結合課文看, 弄潮兒不僅 “旗不濕”, 還要互相比賽, 爭個高低。
D. 全詞寫了觀潮和弄潮, 和課文內容基本相同。
2. 從課文中找到與下面分別相對應的語句, 按序號填寫。
《酒泉子》 中的語句:
滿郭人爭江上望①
來疑滄海盡成空②
萬面鼓聲中③
弄潮兒向濤頭立④
手把紅旗旗不濕⑤
《觀潮》 中類似的描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誦這首詞。
上一篇:記承天寺夜游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湖心亭看雪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