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與文學傳統·宋詞與文學傳統·意象
意象,是構成詩詞作品的基本要素。中國古典詩詞作品,有許多常用的意象。這些意象,往往蘊涵著某些基本固定的意義或情感,成了一種有特定指向的積淀。換句話說,也是一種文學傳統。
宋詞作品中,有相當多的常用意象。正因為有了這些意象,才使詞體承載了“言情”的使命,形成了要眇優美的意境。下面略舉二例。
柳:
早在先秦時代,柳就出現在了詩歌作品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就是婦孺皆知的名句。這一意象在《詩經》中一出現,就與離別相關,就帶有一種幽怨纏綿的情調。這一基本蘊含,一直延續到以后各代。到了唐代,柳在唐詩的植物意象中已占到了首位。至宋代,由于詞作主要抒寫幽約細膩的情感,且多寫離情別怨,柳更成了詞作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意象。柳意象在宋詞中出現的頻率極高,共2861次,在宋詞植物意象中,僅次于梅(據南京師大《全宋詞》計算機檢索軟件統計)。“楊柳岸,曉風殘月”等不勝枚舉的詞句,都借寫柳這一意象,把離別的情感,離別的氛圍,描繪得悱惻幽怨,令人魂傷。
草: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此句一出,草在文學作品中便與離愁別恨有了不解之緣。到了宋代,草意象在全部宋詞的植物意象中占到了第三位,共出現了2167次(據南京師大《全宋詞》檢索系統統計)。這些意象,除了用以抒寫興亡悲愁之外,多寫離愁別恨和鄉愁。它們總能烘托出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很好地表達主題。
此外,如月、雁、水等意象亦同樣承繼了此前傳統文學中的特定含義,在宋詞中亦屢屢出現。限于篇幅,不多談。
上一篇:宋代文學與文學傳統·從總體上看宋代文學與文學傳統·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下一篇:清代文學與社會文化·清代文學與女性·女性觀照下的清代文學現象與研究·才、德、名、命——清代女學論爭與女性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