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
課文導讀
本文選自 《聊齋志異》 中 《狼三則》 的第二則。 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 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 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的刀下。
全文分兩部分。 前一部分是敘事, 寫屠戶與狼相斗的故事, 環環相扣, 緊張曲折。第一段寫屠戶遇狼, 點明時間、 地點和矛盾的雙方, 這是故事的開端。 第二段寫屠戶懼狼, 兩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蹤, 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貪婪兇惡, 這是故事的發展。 第三段寫屠戶御狼, 表現屠戶情急之下的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 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也是故事的轉折之處, 屠戶開始由被動轉入主動, 雙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寫屠戶殺狼, 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 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議論, 點明故事的主題, 說明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 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本文篇幅短小, 結構緊湊, 情節曲折, 語言簡潔生動, 主要通過動作、 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 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 在文中, 故事的發生、 發展、 高潮和結局交代得清楚。 隨著情節的波瀾起伏, 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 兇狠;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徑去”、 “犬坐”、 “目似瞑, 意暇甚”、 “洞其中” 等, 表現了狼的狡詐;“懼”、 “投以骨”、 “復投之” 等, 表現了屠戶的害怕心理和僥幸心理; “顧”、 “奔倚”、 “弛”、 “持” 等, 表現了屠戶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 也表現了他的機智; “暴起”、 “劈”、 “斃”、 “轉視”、 “斷” 等, 表現了屠戶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
課文注譯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2)有剩骨。途中兩狼,綴(3)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4)投之,后狼止而(5)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6)并驅(7)如故(8)。
屠大窘(9),恐前后受其敵(10)。顧(11)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12)蔽(13)成丘(14)。屠乃奔倚(15)其下,弛(16)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17)相向(18)。
少時(19),一狼徑去(20),其一犬(21)坐于前。久之(22),目似瞑(23),意(24)暇(25)甚。屠暴起(26),以(27)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28),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29)露尻(30)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31)前狼假寐(32),蓋(33)以誘敵。
狼亦黠(34)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35)耳(36)。
(1) 〔屠〕 這里指屠戶。 (2) 〔止〕 通 “只”, 只有。 (3) 〔綴 (zhuì)〕 聯結, 這里是緊跟的意思。(4) 〔復〕 又, 再。 (5) 〔而〕 連詞, 表轉折 , 可是 。 (6) 〔之 〕 用在主謂之間 ,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 (7)〔并驅〕 一起追趕。 (8) 〔故 〕 原來 , 舊 。 (9) 〔窘 〕 困窘 , 處境危急 。 (10) 〔敵 〕 敵對 , 這里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11) 〔顧〕 回頭看, 這里指往旁邊看。 (12) 〔苫 (shàn)〕 蓋上。 (13) 〔蔽〕 遮住。 (14) 〔丘〕 小山。(15) 〔倚〕 靠著。 (16) 〔弛 〕 放松 , 這里指放下 。 (17) 〔眈眈 〕 注視的樣子 。 (18) 〔向 〕 對著 , 朝著 。 (19)〔少 (shǎo) 時〕 一會兒。 (20) 〔徑去〕 徑自離開。 (21) 〔犬〕 名詞作狀語, 像狗一樣。 (22) 〔久之〕 過了一會兒。 (23) 〔瞑 (mínɡ)〕 閉眼。 (24) 〔意〕 神情。 (25) 〔暇〕 空閑, 悠閑。 (26) 〔暴起〕 突然跳起。 (27)〔以 〕 用 。 (28) 〔洞其中 〕 即 “洞于其中 ”, 省略介詞 “于 ”, 屬于介詞結構后置 。 洞 , 名詞用作動詞 , 打洞 。(29) 〔止〕 動詞, 通 “只”。 (30) 〔尻 (kāo)〕 屁股 。 (31) 〔悟 〕 明白 。 (32) 〔寐 〕 睡覺 。 (33) 〔蓋 〕 承接上文, 表示原因, 這里有 “原來是” 的意思。 (34) 〔黠 (xiá)〕 狡猾。 (35) 〔笑〕 動詞用作名詞, 笑料。 (36)〔耳〕 罷了。
問題與探究
1. 你讀了這則故事后, 有怎樣的啟示?
2. 文章結尾一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3. 你還能講出一些與狼有關的寓言故事嗎?
文章鏈接
狼
紀 昀
滄州一帶海濱煮鹽之地, 謂之灶泡。 袤延數百里, 并斥鹵不可耕種, 荒草粘天,略如塞外, 故狼多窟穴(2)于其中。
捕之者掘地為阱, 深數尺, 廣三四尺, 以板覆其上, 中鑿圓孔如盂大, 略如枷狀。人蹲阱中, 攜犬子或豚子, 擊使嗥叫, 狼聞聲而至, 必以足探孔中攫之。 人即握其足立起, 肩(3)以歸。 狼隔一板, 爪牙無所施其利也。 然或遇其群行, 則亦能搏噬。 故見人則以喙(4)據地嗥, 眾狼畢集, 若號令然(5), 亦頗為行客道途患。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與家犬雜畜, 亦與犬相安。 稍大, 亦頗馴, 竟忘其為狼。 一日主人晝寢廳事, 聞群犬嗚嗚作怒聲, 驚起周視, 無一人。 再就枕將寐, 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6), 則二狼伺其未覺(7), 將嚙其喉, 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殺而取其革。
此事從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 信不誣哉! 然野心不過遁逸耳(8); 陽為親昵, 而陰懷不測, 更不止于野心矣。 獸不足道, 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注釋:
(1) 〔鹵〕 鹽。 (2) 〔窟穴〕 洞穴。 在這里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打洞。 (3) 〔肩〕 名詞用作動詞,用肩膀扛。 (4) 〔喙 (huì)〕 嘴。 (5) 〔然〕 ……的樣子。 “號令然” 就是聽到號令的樣子。 (6)〔俟〕 等待。 (7) 〔覺〕 醒來。 (8) 〔耳〕 語氣詞, 罷了。
譯文:
在滄州一帶海濱都是煮海鹽的地方, 這些地方被稱為灶泡。 綿延數百里, 都是鹽堿地, 不能種莊稼, 到處長滿了荒草, 無邊無際, 跟塞外有些相像, 所以有很多狼打洞居住在這里。
捕狼的獵人都在地上挖陷阱, 這些陷阱深達數尺, 三四尺寬, 用木板蓋在上面。在木板中間鑿一個花盆大小的圓孔, 跟犯人帶的枷鎖樣子差不多。 人蹲在陷阱里面,抓一只小狗或小豬, 打得它們大聲號叫, 狼聽到叫聲就會過來, 把爪子伸到孔里抓小豬或小狗。 人馬上抓住它的爪子站起來, 用肩頂住木板就回家去了。 隔著一層木板,狼也沒有辦法使用它的鋒利的爪子和牙齒。 但如果碰到的是狼群, 倒還能夠搏殺打斗一番。 所以狼見到人馬上就用嘴抵著地大聲號叫, 狼群馬上就會聚集起來, 就像是聽到號令一樣。 這也的確很讓過路的旅客擔心害怕。
有一家富人偶然得到了兩只幼狼, 就把它和家里的狗放在一起養, 倒也還跟狗相安無事。 慢慢長大以后, 也還是很溫馴, 竟然忘記了它們是狼。 有一天, 主人白天在客廳睡覺, 聽見狗群在大聲憤怒地叫, 嚇得翻身起來, 四周一看, 又沒有人, 就又躺下了。快要睡著的時候, 狗群又大叫起來, 于是, 主人就假裝睡著的樣子等著看會出什么事。那兩只狼趁他還沒有睡醒, 想咬他的喉嚨, 而狗就想阻止它們不讓它們靠近。 于是這個主人就把這兩只狼殺了, 還留下了它們的皮。
這件事是聽侄子虞惇說的。 狼子野心, 由此可見, 不得不信了。 野心只不過是隱藏起來罷了; 表面上親熱, 背地里卻不僅僅暗藏野心, 還另有詭計。 不用說禽獸就是這樣的, 但人又何必養著它們自己害自己呢?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文學常識填空。
1、 《狼》 選自 《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 代_________家。 郭沫若曾寫對聯高度評價他, 上聯是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下聯是 “_________ ”。
2、 寫出兩個帶 “狼” 字的成語:_________ _________ 。
二、 用 “/” 畫出下列句子朗讀停頓的節奏。
1.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 恐前后受其敵
3. 其一犬坐于前
4.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三、 翻譯下列句子。
1. 骨已盡矣。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解釋下列多義詞。
1. 敵: 恐前后受其敵
蓋以誘敵
2. 意:·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五、 下列句子中的 “之” 字用法屬于 “取消句子獨立性” 的一項是 ( )
A.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B.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C. 又數刀斃之
D.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六、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通 “只”, 只有)
B. 場主積薪其中 (柴草)
C.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樣)
D. 一狼洞其中 (洞中)
七、 下列加點詞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項是 ( )
A.·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
B. 屠自后斷其股
C. 人即握其立起,·肩以歸
D. 則二狼伺其未覺
八、 蒲松齡的 《狼》 寫的是狼和屠戶之間的較量, 其突出表現了狼什么樣的本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紀昀的 《狼》 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有一個成語在這個故事里得到證實,這個成語是什么? 解釋這個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紀昀在 《狼》 的故事里給了我們一個怎樣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兩小兒辯日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龜雖壽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