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紀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陳鴻墀編。共122卷。為配齊《唐詩紀事》和《全唐文》而作,屬文章故事性質。體例仿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和劉義慶《世說新語》,但改變《唐詩紀事》以人系詩、以詩系事的體制,依《世說新語》按門類編排,大體按照《全唐文》的分類,共分為體例、帝制、述德、紀功、納言、威遠、政治、典章等80門。對于文有警句,而全篇已佚的,仿《全唐詩》逸句之例,間有采錄。文有異同的,間附按語于后,以資考證。每條下均注明出自何書,以便稽考,有一事而各書互見的,則并存其說。唐代文章浩如煙海,僅以《全唐文》而言,就有1000卷,作者共3042人,收文18484篇,遍覽一過,已屬不易。該書取材廣泛,所采錄的材料除正史傳紀外,旁間野史、筆記、小說、考證文章、金石碑版和書籍題跋等。尤其是金石碑版,自歐陽修《集古錄》和趙明誠《金石錄》以下,采輯甚多。該書《凡例》說:“其見于金石文字者,尤足與正史相發明。故自歐、趙二錄以下,凡金石題跋,所采較多。俾閱者因訂文之訛,即以砭史之失,于劉、宋、歐、薛之書,或稍資參考”。如第33卷《閑適》中,載有唐代著名文學家溫庭筠之子溫憲所撰《唐故集賢直院官榮王府長史程公墓志銘并敘》一篇,作者加有案語說:“此碑近歲陜西長安縣村民始鋤地得之,其出最晚,故《全唐文》未及采錄”。這篇碑文中載有墓主程修己工寫生,精鑒賞,對于研究唐代文學、繪畫、美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該書在編纂上,也具有較為便利的優越條件。清嘉慶年間官修《全唐文》時,作者任總纂官,得以在編修《全唐文》的同時,“匯萃之余,加以考證,錄于別紙。至《全唐文》告成,所錄者積一百二十二卷,自成一書?!币虼?,該書所引材料雖多為學者所習知,但該書匯集較為完善,材料集中,便于翻檢,對于研究《全唐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該書體例為分類編纂,門類的劃分亦不恰當,顯得比較繁瑣苛細,從中難以看出唐代文章的源流演變過程,是其不足。書成之后,作者曾準備將它進呈朝中,因當時已被罷官而未果。作者后又曾撰有《全唐文年表》及《全唐文補遺》,可惜均未完成。此書版本僅有同治十二年(1873)廣東方功惠刻本一種。書前有陳澧序文及征引書目計581種。1959年中華書局出版有標點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有新1版,全3冊。
上一篇:《光緒朝東華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八旗通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