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師曠
春秋時晉國著名的樂師,名曠,字子野,曾事悼公、平公兩代。師曠擅長古琴,晉國的國君接見來訪的國君、使臣或大宴群臣、出訪他國,師曠總在場,并即興演奏。公元前534年衛靈公訪問晉國時,師曠演奏了《清角》、《清徵》等樂曲。并指出衛國樂師師涓所彈的琴曲《清商》是商紂王的亡國之音。他的演奏技藝很高超,能用琴聲形象地描繪出玄鶴的飛翔、鳴叫以及翩翩起舞的各種姿態,《史記》曾記載他給晉平公彈琴“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集于廊門,再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其目盲,精于審音調律,漢以前的文獻中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呂氏春秋》曾記載過,晉平公鑄了一口大鐘,樂工們都很滿意,而師曠卻說音不準,需要重鑄。在激烈爭論中師曠自信地說:“后世有知音者,將知鐘之不調也,臣竊為君恥之。”后來衛國師涓證實了他的判斷的正確。《淮南子》里說:“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左傳·襄公十八年》記載:當楚國派兵要打鄭國時,遠處在晉國的師曠卻能從吹響的律管中聽出“楚必無功”。在《國語》中,記載著師曠對晉平公的諍諫,認為喜歡新聲是平公趨于昏庸的反映。
上一篇:散文·左傳
下一篇:天文歷法·干支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