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者·俞銘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隱居者、常綠樹
用蔭影撫摸羊腸小徑。
竹林里的弦絲居然斷了
因為我曾經聽到你的低語。
不禁想起你在青苔上
踏著雀躍的腳步,
我把身子變成一個圓規
吻著輕快的音符。
1939年
這首詩以明麗妍媸的詩句,通過隱居者與常綠樹的互比,表達了一種飄忽迷離的意境,從中滲透出一種孤獨清高的意識。
全詩共二節八句,可分為四個意義段。第一、二句詩人將隱居者暗喻為常綠樹,描繪了它在自然光折射下不斷變動著身影,第三、四句是反常語序,以“聽到”一詞又返回到隱居者,“低語”和“蔭影”、竹林弦絲和“羊腸小徑”聯在一起,整節表現了一種悠遠靜謐的境界。五、六句照應了一、二句,續寫常綠樹跳躍變動,突出了清冷的氛圍,末二句是種幻覺,稍稍呼應了三、四句,在輕快中隱含了深深的孤獨。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非常注重語言的感受性和體驗性。假如說古典詩歌或浪漫詩歌主要是倚賴抽象的語言以闡明哲理或直抒胸臆,而具體可感的意象僅僅是被用來當作抒發感情的背景或解釋道理的比喻,那么現代詩歌就盡可能地采納具體可感的形象化的語言,甚至整節整首詩都在具象語言中展開,相當注重語言的暗示性和隱含性。這首詩就沒有使用號碼式抽象的語言,而是大量使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增加其可感性。詩中常綠樹、弦絲,雀躍的腳步、圓規等意象的漸次遞進,就使人們看到一種有形的東西在具體過程中運動,從而在形相和意象中流露和表現一切。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詩歌語言的官感性,詩人還相當注重自然界中光、色、音的意義作用。常綠、蔭影、低語以至青苔等光、色、音的語詞的綜合運用確實造成了剎那間的感覺印象,而這顯然又增添了其詩語言的官感性。官感語言是具體的,更是暗示的,它往往造成詩歌本文的巨大空白,給讀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間,當然它的暗示性或隱喻性也往往使詩難懂費解。即如本詩,其語言并非晦澀,但似乎很難把握其意義,需多讀幾遍,反復咀嚼,才能領會其暗示性。
這首詩還竭力追求一種“純詩”的境界,著意顯出意象的幻覺與音律的完美的有機結合,體現了詩即音樂的象征主義詩歌的創作原則。詩先從“用蔭影撫摸著羊腸小道”的“常綠樹”,變幻到“竹影里的弦絲”,爾后再進到“雀躍的腳步”,而“我把身子變成一個圓規”,則已經近似于法國象征主義詩人蘭波式的幻覺了,意象迷離,顯示出一種神秘的感覺沖動。同時,詩人還十分注重詩的形式上的整飭,追求音律上的完美。詩行大致整齊,語言富有律動,u韻貫遍全詩。但是構成腳韻的方式卻是變化著的。上節主要是來自西方的AXYA首尾行韻式。下節則是傳統的XAYA逢雙韻式,韻腳錯落有致,也造成了詩的抑揚起伏,達到了余音裊裊的效果。這又恰和意象的幻覺十分契合,造成了某種飄忽的、不確定的和朦朧的印象。然而,詩的音樂美和幻覺美的本身也可能傷害或妨礙著其意義的展示,這或許是《隱居者》的一個缺陷吧。
上一篇:《阿美利加的豪雨·邵燕祥》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難民·臧克家》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