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禹偁
葦蓬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鑒賞導示]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宋代詩人。出身農家。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為人忠睦敢言,三次遭貶。詩學杜甫、白居易。風格簡古淡雅,起了一定的革新作用。
[鑒賞]
吳松江又名吳江,即今流經蘇州、上海等地的蘇州河。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詩人第二次遭貶,“二年為吏住江濱”(《再泛吳江》)。浮沉的仕宦生活使作者對險惡、黑暗的官場產生了厭惡。這首詩寫孤舟泛江、自得其樂的情趣,正是詩人懷著“宦途日日與心違,人事紛紛任是非”(《言懷》)的心情,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尋求精神安慰的寫照。
一、二句描寫了一幅有聲的圖畫。夕陽西下,余暉斜照。茫茫江面上,晃晃悠悠地飄蕩著一葉孤獨無依的小船。“半日”,說明小船在江面上已飄蕩很久,坐在船艙里的詩人從稀疏蘆蓬縫隙透出的西斜的日光里,也知道天色已晚,時近黃昏。但從那回旋在寂寥的江面上的吟誦聲中,可知詩人仍然既無意過江,也不急于返岸。
三、四句,作者并不作正面回答,卻寫盡了詩人的孤獨之感。那一只只單足翹立、曲頸對窗的鷺鷥,仿佛理解人情,通曉事理。它們靜靜地佇立著,不時伸頭探腦窺視著船艙里的詩人,似乎在聆聽著詩人吟誦,伴著詩人泛舟。詩人于是忍不住要對它們傾訴衷腸了。這里,反襯出人世對詩人的無情、詩人處境的孤寂以及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這首小詩,遣詞用字平易簡淡,狀物抒情活潑生動。它出現在“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艷冶”(《五哀詩》)的宋代,尤為難得。仿佛是姹紫嫣紅中的嫩綠小草,樸素而饒有風韻,自然而頗見情趣,清新悅目。
[鑒賞要點]
[1]名句:“唯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2]語言平易簡淡。[3]狀物抒情活潑生動。
上一篇:《[唐]杜 甫·江畔獨步尋花》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牧·清明》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