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雨紛紛:指蒙蒙細雨紛紛而降。行人:離鄉旅行在外的人。欲斷魂:指愁苦到了極點。酒家:酒店。
[鑒賞導示]
《清明》這首詩以通俗自然的語言,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優美含蓄的意境,表清明這一特定環境中行人的思緒和愿望。全詩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是一篇廣為傳誦的佳作。
[鑒賞]
這首小詩,抒寫了詩人清明節行路途中的細膩心理變化,取材典型,謀篇布局自然精巧,語言通俗、自然、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盡”。
第一句狀寫清明時節“雨紛紛”之春景,傳達了那種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明寫春雨,實則形容春雨中行路者的心情。第二句直抒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的復雜心緒。“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調、可是又并非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本來行路人就有不少心事,加上絲絲春雨,那心境就更凄迷紛亂了。
因此,這是情景交融的寫法,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第三句在一、二句“起”和“承”的基礎上,一“轉”,提出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向人問路。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句很是精妙,語言雋永,耐人尋味。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剩下的問訊而喜,加快趕路,借酒銷愁,等等,詩人一概不說,付與讀者想像,給了讀者遠比文字廣闊的天地。這就是藝術的“有余不盡”。
[鑒賞要點]
[1]名句:“借句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2]語言質樸自然含蓄。[3]形象鮮明。[4]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含蓄。
上一篇:《[宋]王禹偁·泛吳松江》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宋之問·渡江漢》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