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俠影錄》
【本書體例】
梁羽生著。31回,47萬字。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84年10月版。
明代正統年間,衰落的蒙古又死灰復燃,在西北興起,其中尤以瓦剌族最為強大,逐年南侵,已到了山西雁門關外。出使瓦剌的明朝大臣云靖被扣留在極北苦寒之地牧馬二十年,受盡折磨。好不容易帶著七歲的孫女云蕾逃回雁門關,兒子云澄在抵擋追兵時身負重傷墜下懸崖,自己卻被明朝皇帝下毒賜死。臨終之際,他向俠士謝天華托孤,并遺血書囑云蕾長大后向扣留他的瓦剌右丞相張宗周復仇。
十年之后,云蕾學藝滿師,武功非凡,遂女扮男裝上京師打聽爺爺屈死真相并尋訪失散的哥哥云重。途中結識了一位貌似窮酸書生,實為武林高手的青年俠士張丹楓。張為人狂放灑脫,自云:“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一路上張丹楓談笑風生,天文地理詞章武事,竟似無一不知,云蕾聽得津津有味,漸生好感。途中遭遇江湖上最可怕的孿生大盜黑白摩訶,武功極高,二人分戰不敵。但二人聯手,雙劍合璧,威力陡增數倍,降服黑白摩訶。云蕾因功力較低受了內傷,張丹楓早知云蕾女扮男裝,但心中毫無雜念,全力為云蕾療傷。三天三夜,各言身世,云蕾得知張丹楓既是師伯謝天華的徒弟,也是仇家張宗周的兒子。想起爺爺不可抗拒的血書,心中一片迷茫,是恨,是愛,是喜,是哀,都已無從分辨。恩仇交織,愛恨難明,剪不斷,理還亂,只得揮淚作別。
作別張丹楓后,云蕾與二師伯潮音和尚一道訪綠林大豪“震三界”畢道凡。得知張丹楓的祖父是當年與朱元璋共爭天下的大周皇帝張士誠,而畢的祖先也是張士誠的部下。正在談論之時,突遭京都錦衣衛的圍攻追捕。危急之際,張丹楓趕來相救,云蕾與張丹楓雙劍合璧,沖破羅網。云蕾與畢道凡等,計謀救出被捉走的同人,不料卻中了敵人的埋伏。張丹楓力戰不敵,云蕾情不自禁地參戰,雙劍合璧,威勢暴增,打敗了敵人后二人又分手。云蕾獨到京師,找到大臣于謙家中。偷聽到張丹楓向于謙稟告瓦剌內幕,剖析敵情,籌劃國事,一片報國丹心,于謙大為贊賞。云蕾拜見于謙,得知祖父云靖之死真相,實為司禮太監王振假傳圣旨,害死忠良。于謙勸云蕾以國事為重,大敵當前不能光急于向張家復仇。于謙帶云蕾到校場看比武,親見張丹楓智助哥哥云重奪得武狀元桂冠。皇帝朱祁鎮深夜召見新科武狀元云重,密令他帶七名大內高手追蹤張丹楓到蘇州尋獲張士誠的藏寶。
張丹楓到蘇州后,以超群的武功賭技,從當地豪強手中奪回祖業快活林,尋得藏寶處金鑰匙。再泛舟到太湖西洞庭山,得看室人澹臺仲元、澹臺鏡明父女之助尋到彭和尚繪下的軍用詳圖和大批珍寶。云重等大內衛士及王振爪牙鄒洪等人追尋寶藏,跟蹤而至。三方一場混戰,危急之際,云蕾趕到,雙劍合璧,助張丹楓殺死鄒洪等人。云重被鄒洪毒掌重創,卻拒絕張丹楓醫治。張丹楓暗中授澹臺鏡明治療之法,治好云重,并促進了兩人的戀情。又將大批珍寶托付云重押運至京轉交給于謙,以作抵抗蒙古之用。云重為張丹楓大義所感,命云蕾與丹楓一道速帶地圖赴京抗敵,但絕不許二人成為夫婦。張、云二人到京后得知英宗朱祁鎮不聽于謙等人的勸阻,在王振的挾持之下,御駕親征。土木堡一役,全軍覆沒,朱祁鎮也為瓦剌俘虜。張丹楓與云蕾化裝成蒙古武士,偷入瓦剌軍大營欲救朱祁鎮,被人識破圍攻,無處可逃,幸遇童年好友瓦剌左丞相也先之女脫不花相救,才得逃脫,回京面見于謙。
于謙接到皇帝被俘消息,料到瓦剌必然以天子為要挾迫使明朝臣服。對敵之策,只有另立皇帝,興兵勤王。若如此,則一旦朱祁鎮返回,自己會有滅門之禍,一時躊躇未決。張丹楓剖陳利害,慷慨進言,又獻寶藏地圖,于謙決心把個人生死榮辱置之度外。于是擁立朱祁鎮之弟朱祁鈺為代宗,盡殺王振之黨羽,興兵勤王,督戰九門。頓時軍心振奮,民氣沸騰,在北京展開了一場壯烈的保衛都門之戰。五日五夜,全軍死戰,全民相助,瓦剌傷亡慘重,只得退兵。
瓦剌兵退之后,張丹楓、云蕾受于謙的派遣,前往瓦剌探聽消息,以便和談,迎回朱祁鎮。二人趕到瓦剌京城,張丹楓被也先扣留,要他帶路再侵中原。丹楓針鋒相對,示以利害。也先心虛,允他見英宗祁鎮知會消息。張宗周對張丹楓獻寶之舉表示贊賞和諒解,自己也決心辭官歸隱,但不愿回歸故土。云蕾尋到母親和大難不死的父親云澄,父女團聚,但世仇難解,云澄不許她與張丹楓相聚。張丹楓滿懷凄楚地與云蕾分手。他絕望到了極點,孤身只影,如癡如狂,迷迷糊糊中與祖師陳玄機的大對頭上官天野相遇,一對情癡結為忘年之交。隨后云蕾、謝天華等一干同門均應師祖之召到來,謝天華、葉盈盈、張丹楓、云蕾兩對師徒合戰上官天野,戰得難解難分,即將兩敗俱傷之際,陳玄機趕到化解。“莊生曉夢迷糊蝶,短夢由來最易醒”!陳玄機、上官天野、蕭韻蘭三人解開少年時的情結,會聚一處同參武學。并打破門規,允許各自的徒弟結為夫婦。諸人皆大歡喜,唯張丹楓與云蕾恩怨難解,再次分手。于謙派云重為使與也先會談,迎回朱祁鎮。祁鎮回國后,其弟代宗祁鈺不肯讓位,祁鎮被軟禁,于謙也大權旁落,不得參預國事。張宗周與云澄相見,當面道歉后服毒自殺。
“天道無常人事改,江山歷劫剩新愁”。張丹楓失意情場,又慘遭家難,更兼傷心國事,百愁纏身,單騎獨行下江南。正當他傷心欲絕之際,云蕾與父母兄嫂一同趕到蘇州。云澄經過張宗周道歉自殺一場變故之后,怨氣已消。又知張丹楓假云重之手治好了他的殘廢,情義深重。上代恩怨上代已了,允許云蕾與張丹楓結為夫妻。
張丹楓與云蕾相對無言,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最負盛名的幾部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歷史與傳奇相結合的作品,具有史詩的民族性、歷史性、英雄性與傳奇性的基本特征。
它的特點之一是武俠小說兼有歷史小說之長,它以明代“土木堡之變”為背景,寫明朝大臣于謙盡忠報國、抵抗外族侵略,最后反遭皇室迫害的故事。于謙在皇帝被俘、都城將破的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把個人的生死榮辱置之度外,擁立新帝,奮起抗敵,發動民眾,保家衛國,在打退侵略者的同時也種下了日后遭迫害的禍根。于謙的所作所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代表了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也代表了正義的力量和人民的愿望。諳熟中國文史的梁羽生把此類重大歷史題材引入到武俠小說創作之中,,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沖突中塑造出于謙這樣一位為國盡忠,為民請命的忠臣形象,講述了他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寫“史”的同時,也寫出了“詩”的韻味,是史與詩的結合。
特色之二是武俠形象的創造。梁羽生擅長于寫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注意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內心活動,常寓詩詞歌賦于刀光劍影之中。俠,本是古代社會中的一種英雄人物。他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身份,敢于通過自我尋求、體現、實踐和恢復受到了損害的社會公正和道義理想。而這一目標也就決定了俠士不同于普通凡人——俠必須膽大智高,有超人的武藝和體魄,否則他就不可能完成俠的使命。書中著力塑造的張丹楓,就是一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世仇、甘愿拋棄榮華富貴,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間,為國為民,屢立奇功,武藝高強而又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書中把張丹楓的個性放在一個激烈的民族矛盾斗爭的歷史條件下,使他的種種行動都圍繞著愛國主義意識而展開。在個人、家庭、國家和民族諸種利益互相沖突,不能兼顧的矛盾旋渦中,凸現出一種國而忘家,公而忘私,一切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的生死榮辱成敗得失全然不計的狂傲奔放、瀟灑脫俗、大義凜然的英雄俠士的個性特點。一種明知不可而為之,舍身取義,寧折不彎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萍蹤俠影錄》及其中于謙、張丹楓等人物有一種正氣磅礴的道義感,唱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透射出一種高山大海般的崇高之美和陽剛之美。
謠曰:沒有明君找清官,沒有清官找大俠。于謙與張丹楓,正是清官與大俠的代表,分別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中代表社會正義的兩大政治理想,也是一種可稱之為“清官情節”和“武俠情節”的普通的社會心理的產物。因此,這就不僅僅是兩個出色的人物形象了,而是包蘊著傳統的道德理想和更深刻的文化心理于其中了。
特色之三是愛情故事的深化,豪情與柔情并舉,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同在。書中穿插了張丹楓與仇家后代女俠士云蕾之間波瀾起伏的愛情故事。它不同于一般武俠小說中的愛情故事之處,是把男女主角的愛情波折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在國家興亡,民族大義的背景上抒寫男女主角的曲折愛情,以陰柔之美來比照和映襯陽剛之美,使人物形象更鮮明豐滿,富有立體感。而且,愛情故事本身也寫得深沉蘊藉,凄婉動人。張丹楓常以“亦狂亦俠亦溫文”來自詡個性,書中他為國家民族大義奔波出力是他亦狂亦俠的一面,而他與云蕾的愛情波折和刀光劍影中時時點綴的詩詞歌賦則體現了其“溫文爾雅”的一面。合二者觀之,才是一個完整的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形象。
上一篇:《荒江女俠》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蕭十一郎》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