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耘田:為農田鋤草。績麻:將麻搓成線,麻線可織布。當家:當行,各干各自的事。行家。供耕織:供,從事,參加。傍:在,挨著。桑陰,桑樹陰下。
[鑒賞導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宋代詩人。有干練之才且有愛民之心。他多次做官,官階很高,卻宦情淡薄,屢次以病乞休。詩風清新秀逸。《四時四園雜興》組詩共有六十首。繼承了陶淵明以來直到唐代的王維、儲光羲、孟浩然、韋應物等描寫農村自然景物的詩歌傳統,并把它與自《詩經》以來直到唐代“新樂府”詩派的反映農村社會現實的詩歌傳統融合起來,富有創造性。
[鑒賞]
此詩寫得田園味十足,民風淳樸,但也寫出了農民的沉重勞動。范成大當地方官時,他曾經賑濟饑民,罷除地方苛政,做過一些減輕人民賦役負擔的好事。在他的廉政之下,南方有些地方的農民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這不足為怪,不能說這是封建官吏的閑情逸致。
首句,一個“晝”,一個“夜”,那么農民還有什么閑的時候呢?一個“耘田”,一個“績麻”,寫出了農民晝夜為吃飽穿暖而勤苦地勞動著。詩人用詞可謂抓住要害。
第二句,村莊的男男女都有各自要干的活,都在為衣食而奔波著。第一句的“晝夜”不也包括男男女女嗎?所以,這實際是寫農民為生活奔波勞碌的農村風俗畫。樸則樸矣,勞也勞矣。
三、四句有景有人,充滿童趣:不懂參加耕織勞動的童孫也在學習勞動,一個動態循環的勞動生活活現在我們面前。
詩人語言明麗直白,通俗易懂,口語化極強,形象、具體、概括。
[鑒賞要點]
[1]名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2]語言通俗、明麗。[3]風格清新。
上一篇:《[清]鄭 燮·喜雨》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戰國]屈 原·國殤》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