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何其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在六月槐花的微風里新沐過了,
你的鬢發流滴著涼滑的幽芬。
圓圓的綠蔭作我們的天空,
你美目里有明星的微笑。
藕花悄睡在翠葉的夢間,
它淡香的呼吸如流螢的金翅
飛在湖畔,飛在迷離的草際,
撲到你裙衣輕覆著的膝頭。
你柔柔的手臂如繁實的葡萄藤
圍上我的頸,和著紅熟的甜的私語,
你說你聽見了我胸間的顫跳
如樹根在熱的夏夜里震動泥土?
是的,一株新的奇樹生長在我心里了,
且快在我的唇上開出紅色的花。
十一月十一日
這是一首用十四行詩形式寫成的愛情詩,由三節四行詩和兩行對句組成。前三節是詩的主干,一般用于抒寫情感或感受,兩行對句則為歸結,起著畫龍點睛、收攏全詩的作用。
詩一開始便向人們展示一個靜謐優雅的處所:是六月之夜,微風拂去了白日的暑氣,四處漾著槐花的清香,姑娘的發際沾滿了花的幽芬。在“幽芬”之前,作者使用了“流滴”這樣一個動詞,只能聞得到的花香好像變成了見得著碰得到的水滴一般,具備了凝重的質感,此刻正從姑娘鬢發間慢慢地滴下來。在這想象之上,詩作接著又使用了“涼滑的”這樣一個定語,使這“幽芬”獲得了令人愜意的觸覺,加重了它剛剛獲得的質感。這種通感的運用,正是力圖用印象轉移(“幽芬”——到“涼滑”——再到“流滴”)組成意象的動態變化,賦予這一片幽芬以一種活動的美的姿態。第三、四行詩設想“圓圓的綠蔭”是兩人頭頂上的一片寧靜、和平的“天空”,把人罩進了幸福里,并與下面“明星的微笑”相配。“微笑”已形容了“美目”的靈活多情,冠以“明星”一詞,便更令人想見這笑容的燦爛了。
第二節詩以細密的筆意繪出了一個藕花飄香的怡人世界。不說藕花開在翠葉間,而說它“悄睡在翠葉的夢間”。對于空氣中飄散的藕花香味,詩人同樣把它動態化了:那是陣陣“淡香的呼吸”,它扇動如暗夜中“流螢的金翅”;它不但“飛”,而且解人意似地“撲到”姑娘膝頭。這兩節詩創造了一種彌漫著愛的幽芬又有點撲朔迷離的氛圍。
第三節詩正面抒寫了熱烈的戀情。“私語”作為一種微弱的聲音而具有“紅熟”的顏色和“甜”的味道,這與其說是一種浪漫的異想,毋寧說是一個恰當比喻的合理賡續,即從上句手臂如“繁實的葡萄藤”一句而來,設想聽著戀人的情語就如嚼著熟透、濃甜的葡萄一般。底下心跳如樹根震動泥土句,“震動”一詞相當夸張,大概詩人覺得非如此不足以形容抒情主人公的極度歡樂。“在熱的夏夜里”主人公內心感情的熱度及這種感情的增長、膨脹,為“震動”之狀提供了條件和依據。
最后兩行對句情緒熱烈亢奮。如果說整首詩是一首輕麗柔和的小夜曲,那么它便是這首小夜曲的高音區,使全曲在昂奮中作結。“新的奇樹”倏然長出,表示兩心結下的愛情已經成長,這種感情是過去從未體驗過的。“唇上開出紅色的花”,隱喻青春的生命已然成熟,一如夏日盛放的紅花。這是戀情成功后的激動的、華麗的歌聲。
《夏夜》是何其芳幻想期的詩作。此時年輕的詩人常有對于人生的動情沉思,對于愛情的迷濛懷想,而且一往情深,纏綿婉致。其為詩注目的是光色、凹凸,追求的是深致、雋美,一切都以奇異的情調出現。本詩便具有這方面的特點。它款款寫來,曲曲傳出,調子甜熱而又柔和,雖也有嫵媚的情致和瑰麗的辭藻,但整個來說是淡雅、清妙、近于透明的。
上一篇:《復仇的火焰(原詩略)·聞捷》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夏日青島印象·孔孚》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