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神游物外》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莊子》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11)者;東西跳梁(12),不辟(13)高下;中于機辟(14),死于罔(15)罟(16)。今夫(17)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18)之野,彷徨(19)乎無為(20)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21)斤(22)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遙游》)
庖丁(23)為文惠君(24)解牛(25),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6),砉(27)然響然,奏刀(28)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29)之舞,乃中《經首》(30)之會(31)。
文惠君曰:“嘻(32),善哉!技蓋(33)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34)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35)止而神欲(36)行。依乎天理(37),批(38)大郤(39),導(40)大窾(41),因(42)其固然(43)。技經(44)肯(45)綮(46)之未嘗,而況大(47)乎!良庖歲更刀,割(48)也;族(49)庖月更刀,折(50)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51)于硎(52)。彼節(53)者有間(54),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55)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56),吾見其難為,怵然(57)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58)然已解,如土委地(59)。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60)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61)焉。”(《養生主》)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62)梁(63)之上。莊子曰:“(64)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65)。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秋水》)
【注釋】樗(chū):即臭椿。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木質粗劣不可用。
大本:樹干粗大。
臃腫:這里形容樹干彎曲、疙里疙瘩。
中(zhòng):符合。
繩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線。
規矩:即圓規和角尺。
涂:通“途”,道路。
貍(lí):野貓。
狌(shēng):黃鼠狼。
卑:低。
(11)敖:通“遨”,游嬉,閑游。
(12)跳梁:同“跳踉”,跳躍、躥越的意思。
(13)辟:通“避”,避開。
(14)機辟:捕捉鳥獸的機關陷阱。
(15)罔:網。
(16)罟(gǔ):網的總稱。
(17)(lí)牛:牦牛。
(18)莫:通“漠”。
(19)彷徨:徘徊。
(20)無為:無所事事。
(21)夭:夭折。
(22)斤:伐木之斧。
(23)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
(24)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
(25)解牛:宰牛,這里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26)踦(yǐ):支撐,接觸。這里的意思是宰牛時抬起一條腿,用膝蓋抵住牛。
(27)砉(huā):擬聲詞,形容皮骨相離聲。
(28)(huō):擬聲詞,形容比“砉”更大的進刀解牛聲。
(29)《桑林》:傳說中商湯王的樂曲名。
(30)《經首》:傳說中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
(31)會:音節。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
(32)嘻:贊嘆聲。
(33)蓋:通“盍”,何,怎么。
(34)進:超過。
(35)官知:這里指視覺。
(36)神欲:指精神活動。
(37)天理:指牛體的自然的生理結構。
(38)批:擊,劈開。
(39)郤:空隙。
(40)導:順著,循著,這里有導入的意思。
(41)窾(kuǎn):骨節空穴處。
(42)因:依。
(43)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
(44)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
(45)肯:緊附在骨上的肉。
(46)綮(qìng):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即“未嘗技經肯綮”的賓語前置。
(47)(gū):股部的大骨。
(48)割:這里指生割硬砍。
(49)族:眾,指一般的。
(50)折:斷,用刀砍斷骨。
(51)發:出。
(52)硎(xíng):磨刀石。
(53)節:骨節。
(54)間:間隙。
(55)恢恢乎:寬綽的樣子。
(56)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
(57)怵(chù)然:驚懼警惕的樣子。
(58)(huò):擬聲詞。形容牛體骨肉分離的聲音。
(59)委地:散落在地上。委,卸落,墜下。
(60)善:通“繕”,擦拭。
(61)養生:指養生之道。
(62)濠:水名,在今安徽境內。
(63)梁:橋。
(64):通“鰷”,魚名,又稱白魚。
(65)循其本:這里是指順著先前的話來說的意思。
【譯文】惠子對莊子說:“我有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它的粗大樹干疙里疙瘩,彎彎曲曲,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圓規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生長在道路旁,木匠連看也不看。現今你的言談,大而無用,大家都會鄙棄它的。”莊子說:“先生你沒看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低著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覓食或游樂的小動物;一會兒東,一會兒西,跳來跳去,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上下躥越;不曾想到落入獵人設下的機關,死于獵網之中。再有那牛,龐大的身體就像天邊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過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這么大一棵樹,卻擔憂它沒有什么用處,怎么不把它栽種在什么也沒有生長的地方,栽種在無邊無際的曠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樹旁,優游自在地躺臥于樹下。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去傷害它,雖然沒有派上什么用場,可是哪里又會有什么困苦呢?”(《逍遙游》)
廚師給文惠君宰牛,分解牛體時手接觸的地方,肩靠著的地方,腳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發出砉砉的聲響,快速進刀時刷刷的聲音,無不像美妙的音樂旋律。符合《桑林》《經首》那樣的節奏和音律。
文惠君說:“嘻,妙呀!技術怎么達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規律,比起一般的技術,技巧又進了一層。我開始分解牛體的時候,所看見的沒有不是一頭整牛的。幾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體的牛了。現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觸而不必用眼睛去觀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來,而精神世界還在不停地運行。依照牛體自然的生理結構,劈擊肌肉骨骼間大的縫隙,把刀導向那些骨節間大的空處,順著牛體的天然結構去解剖。從不曾碰撞過經絡聚集的部位和骨肉緊密連接的地方,何況那些大骨頭呢!優秀的廚師一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廚師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在用刀砍骨頭。如今我使用的這把刀已經十九年了,所宰殺的牛上千頭了,而刀刃鋒利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牛的骨節乃至各個組合部位之間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幾乎沒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和組合部位間,對于刀刃的運轉和回旋來說那是多么寬綽有余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鋒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過一樣。雖然這樣,每當遇上筋腱、骨節聚集交錯的地方,我看到難于下刀,為此而格外謹慎不敢大意,目光專注,動作遲緩,動刀十分輕微,牛體霍霍地全部分解開來,就像是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我于是提著刀站在那兒,為此而環顧四周,為此而躊躇滿志,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妙啊,我聽了廚師這一番話,從中得到養生的道理了。”(《養生主》)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會知道你的心理;可你也根本不是魚,我說你不知道魚的快樂,理由是很充分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秋水》)
上一篇:《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