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拂記》簡介|介紹|概況
傳奇劇本。明張鳳翼著。明呂天成《曲品》以此劇入‘上中品’,認為此劇“俠氣辟易,作法撒脫,不粘滯。第私奔處未免激昂,吾友槲園生補北詞一套,遂無憾。樂昌一段,尚覺牽合。娘子軍亦奇,何不插入?”呂天成《曲話》又記湯顯祖為張屏山《紅拂記》寫《序》說:“《紅拂》已經三演,在近齊外翰者,鄙俚而不典;在冷然居士者,短簡而不舒;今屏山不襲二格,能兼雜劇之長。”明王世貞《曲藻》說:“張伯起《紅拂記》潔而俊,失在輕弱。”明沈德符《顧曲雜言》說:此劇“以意用韻,便俗唱而已。余每問之,答云: ‘子見高則誠《琵琶記》否?余用此例,奈何訝之!’”明徐復祚《曲論》說:此劇“本《虬髯客傳》而作,惜其增出徐德言合鏡一段,遂成兩家門,頭腦太多。佳曲甚多,骨肉勻稱,但用吳音,先天,簾纖隨口亂押,開閉罔辨,不復知有周韻矣。”近人任二北《曲海揚波》記明馮夢龍《女丈夫序》說:“世行張伯起本,將徐德言所有《金鏡記》,兼而用之,情節不免錯雜,韻不有嚴,調有不葉。”明張琦《衡曲麈談》說:“《紅拂》傳奇,俠逸秀朗,雖論者有輕弱之嫌,熟知意態修美,如翔禽之羽毛,正自難得。”明李贄《焚書》說:“此記關目好,曲好,白好,事好。樂昌破鏡重合,紅拂智眼無雙,虬髯棄家入海,越公并遣雙妓,皆可師可法,可敬可羨。孰謂傳奇不可以興,不可以觀,不可以群,不可以怨乎?”明臧晉叔《元曲選序》說:“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其精者采之樂府,而粗者雜以方言。至鄭若庸《王玦》,始用類書為之。而張伯起之徒,轉相祖述,為《紅拂》等記,則濫觴極矣。”清劉廷璣《在園曲志》不同意上述觀點,認為:“如此論曲,似覺太苛,安見類書不可填詞乎?興會所至,托以見意,何拘定式?若必泥焉,則彩筆無生花之夢矣。況文章幻變,體裁由人,《公》、《谷》短奧,《史》、《漢》冗長,各出己意,何難自我作古!所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也。”清李調元《雨村曲話》說:“王元美謂‘潔而俊,失在輕弱’,亦未必然。如‘春絲未許障紅樓,簾櫳凈掃窺星斗’,吐氣自不凡也。”清姚燮《今樂考證》記清曹爾堪說:“吳中前輩如張伯起改定《紅拂》,梁伯龍重編《吳越春秋》,未嘗不膾炙騷壇,然其所填詞,淺易流便,大都在里優酒旗歌扇之間耳。”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針對徐復祚評此劇“頭腦太多’,說:“固難免此種非難。然起伏針線綿密,不留牽合痕跡,亦可謂為一佳構也。且按其本事,樂昌之事,在陳隋代興之際,紅拂事在隋唐代興之時,相隔二十余年。然其事均與楊素有關系,故合之為一劇,此作家敏妙之事也。”。此劇融合唐人張說《虬髯客傳》和孟棨《本事詩》中樂昌公主破鏡重圓兩個故事改編而成,以李靖和紅拂相愛私奔并輔佐唐太宗創業為主線。作品對紅拂的慧眼俠氣,虬髯翁的豪邁爽快,都寫得栩栩如生。全劇頭緒紛繁,但聯綴縝密;語言豐美,然嫌用事太繁。
上一篇:《紫釵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綠牡丹》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