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賣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作者通過賣油翁巧答陳堯咨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技藝專長,熟能生巧,不值得自我炫耀。歐陽修寓抽象的道理于情節曲折的故事之中,以跌宕多姿的風味吸引讀者咀嚼文章中的哲理。本文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從開頭至“但微頷之”)是寓言故事的引子,這是“隔年下種”的伏筆。而這種隔年埋伏的種子主要表現在人物性格的暗示上。先看故事中的次要人物陳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善射,是他的特長;“自矜”,是他性格的弱點,也是故事情節按人物性格發展而展開的一個引子。再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賣油翁,他看見陳堯咨在“家圃”中射箭,“發矢十中八九”,便“微頷之”。所謂“微頷之”,是對陳堯咨射箭的技巧略表贊許,但也包含著這樣的意思:認為陳堯咨的射技尚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正是在這“但微頷之”中,表現了賣油翁沉著穩重、含而不露的性格特征。這也是將伏筆伏在人物性格上,從而,在第一段中顯露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就為第二段中戲劇性的矛盾沖突“隔年下種”,先伏下一筆。第二段(從“康肅問曰”至結尾)是以人物性格的種子孕育故事的情節,組織矛盾沖突,顯示文章的主題思想。這一段的開頭,就用人物的對話展開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陳堯咨的問話,趾高氣揚,來勢洶洶,將故事情節推進了矛盾沖突的旋渦。從而,將他那“自矜”的性格弱點惡性膨脹為浮躁病。與此相反,賣油翁的答話則心平氣和,柔中有剛:“無他,但手熟爾”,“以我酌油知之”。這是賣油翁沉著穩重、含而不露性格的發展。接著,順著賣油翁性格的再發展而引出了故事的高潮:賣油翁以杓酌油瀝錢孔。正是這種“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的精湛的技藝表演,使陳堯咨不得不佩服,從而“笑而遣之”。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可見陳堯咨的心理變化,也可見他在愧悔知錯中開始萌發出性格轉變的新芽。當然,一個“遣”字中也含有那種要強好勝、不愿干脆利索地正視錯誤的忸怩情態。
由此可見,本文作為寓言故事,它的情節發展是按照人物性格的邏輯性組織的。第一段暗示人物性格,為第二段中故事情節的發展、高潮“隔年下種”。第二段中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則是第一段中人物性格“種子”的發芽、生長。也正是在這性格發展中的人物身上,出現了文章的眼睛,這就是賣油翁說的:“無他,但手熟爾”。“手熟”,是文眼,顯示出這個寓言故事的主題思想。
另外,《賣油翁》過渡自然。本文寫了兩件事:射箭,酌油。由射箭到酌油,是用賣油翁說的“手熟”二字過渡。“手熟”揭示了射箭與酌油之間的內在聯系。巧用這個“文眼”,既深化了主題,又顯示出文章是天衣無縫的組接、過渡。
此外,《賣油翁》善于襯托。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賣油翁,次要人物是陳堯咨。作者以次要人物開頭與結尾,用次要人物前后態度的變化,反襯或陪襯主要人物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了這個寓言故事中所寄寓的哲理,因為這個哲理是由主要人物賣油翁的言與行所體現的。由此可見,以綠葉襯托荷花,是《賣油翁》強化哲理的一種藝術手法。
上一篇:劉基《賣柑者言》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