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牡丹二首》詠牡丹詩鑒賞
輕陰隔翠幃,宿雨泣晴暉。
醉后佳期在,歌余舊意非。
蝶繁經粉住,蜂重抱香歸。
莫惜熏爐夜,因風到舞衣。
水漾晴紅壓疊波,曉來金粉覆庭莎。
裁成艷思偏應巧,分得春光最數多。
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華堂客散簾垂地,想憑闌于斂翠蛾。
這兩首寫牡丹的詩格調工細新穎,很值得一讀。前一首五言律詩開篇即寫牡丹的狀貌:用翡翠簾幃輕陰遮護的牡丹,經過一夜小雨,雨過天晴花上露珠如泣,其顏色光彩照人如酒醉的佳人。然而,歌舞之余,佳期難再,漸至衰落。五六兩句則聯想到花正開時招蜂引蝶,而蝶聚蜂多之時也就是花消香退之際。因此,末尾兩句則發出慨嘆“莫惜熏爐夜,因風到舞衣”,不要可惜爐內薰香,要充分利用良霄長夜盡情觀賞這國色天香。這與蘇東坡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明燭照紅妝”是同一意境,皆惜花、惜時實乃惜人之佳作。
第二首七律中則是寫一夜宿雨過后,曉風乍起,花下一汪碧水蕩漾,紅光花色映照水中,依稀壓出層層波紋美麗之景。曉風吹拂花中金粉,覆滿庭院綠莎。至此,詩人以簡潔的筆觸勾畫出一幅過雨而嬌嫩的牡丹圖。三四兩句筆鋒一頓,詠出兩句工麗的對仗“裁成艷思偏應巧,分得春光最數多”,作者睹花而思人,睹花而起興。五六兩句說看眼前這幾多春光,有的含苞待放好似美人微笑,有的花期正盛,一片花團錦簇之中又有聲歌相隨,真是一派迷人情景。結尾兩句作者筆鋒一轉,即景而生情,由情而轉思,想到繁華之后的場面:國色天香的美人是否在豪華的宴席客散之后垂下竹簾,頻斂翠蛾般的秀眉而賃欄悄思呢?
這兩首寫牡丹的詩,藝術手法獨特,作者以美人喻牡丹,又以牡丹之富貴姿容由盛變衰隱寫紅顏的命運。真可謂花比人嬌,人以花嘆,花與人融為一體,進而抒發了個人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感慨。這在當時社會里也不失其進步意義。
上一篇:溫庭筠《夜看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陳標《僧院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