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金銀花》詠金銀花詩鑒賞
杜達
聲名非足羨,臭味獨堪親。
心茍能無欲,花原不累貧。
芬芳聊永日,黃白豈神通。
試煮貪泉酌,知難易性真。
這首詠金銀花詩首先從其名“金銀”二字入題。“聲名非足羨,臭味獨堪親”,表明詩人并非因其有金、銀二字而心生羨慕之情,而是因為此花的氣味,即香氣很值得人們去親近。接下“心茍能無欲,花原不累貧”一聯仍未擺脫“金、銀”二字影響,意思是如果賞花人如果心中沒有追求私利企慕金銀的欲望,那么此花也決不嫌貧愛富以貧為累,仍可與無欲之人相溝通。“芬芳聊水日,黃白豈神通”一聯繼續申發上聯不以私欲而得溝通之意。此花雖名金銀,但卻以其芬芳可以永日與人相親,其黃其白,似金似銀而已,倘以金銀視之,便是有私欲之心,就難以神通,就沒有思想交流、聲氣相融的可能了。這里關鍵在賞花人心地要純正,不可以功利之欲來審視此花,不然,是難與此花神交的。“試煮貪泉酌,知難易性真”作結,意思是,不妨試飲令人貪婪的泉水,那些修養高的人再飲多少貪泉,也不會改變其廉潔清正的本性的。我愛此花,與之獨親,決非重其有“金銀”之名,而是與其心心相印,精神溝通。貪泉,傳說廣州石門有貪泉,飲此水者廉士也貪,而晉吳隱之飲后卻為官清正。(典見《晉書》)。詩人以此典表明自己愛金銀花之心的純真。這首錄自《國朝詠物詩鈔·花卉部》,作者生平未詳。
上一篇:洪適《野處送金燈花》詠金燈花詩賞析
下一篇:蔡淳《金銀花》詠金銀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