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詠桂花
桂花清雅高潔,香氣濃郁,深得人們喜愛。且不說屈原《楚辭》之中屢屢引作美的象征,在后世諸名詩作中也往往是“仙友”、“仙客”、貞潔之士的化身。“孤根寒抱石,落子半飄云”(劉彥沖)既是寫其形也是寫其神。至于唐人于武陵的“忽逢幽隱樹,如見獨醒人。石冷常開晚,風多落亦頻。撨 夫應不識,歲久伐為薪”的感慨則明顯地寄托了詩人諷世之意。而白居易的“有木名丹桂”也同樣是自喻。寄托幽獨之感。而對這一傳統用法,宋代陳亮卻標新立異“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喚回春意,幾曾幽獨。”令人耳目一新。桂花系木犀科,又稱木犀、金栗。 原產我國,已有兩千五百年栽培史。桂花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深綠色。“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朱熹)。其花有白者名銀桂,黃者為金桂,紅者為丹桂。其中以丹桂最為名貴。其實桂花并不以顏色取悅于人。李清照說得好:“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朱淑真也說:“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詠桂諸詩多從其“芳香”“氣節”著眼,不無道理。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的吳剛于月中伐桂樹的神話傳說更為桂花增添了浪漫色彩。蟾宮折桂,月下傳情也自然成了詩人吟詠話題。“仙友自傳丹灶術,狀元須作錦衣游。一枝擬向嫦娥乞,管取花神暗點頭。”(翟佑《紅木樨》,就表明了這一情況。
上一篇:《木蘭花》詠木蘭花詩賞析
下一篇:《素馨》詠素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