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詠白蓮(其二)》詠荷花詩鑒賞
皮日休
細嗅深看暗斷腸,從今無意愛紅芳。
折來只合瓊為客,把種應須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風渾訝雪生香。
吳王臺下開多少,遙似西施上素妝。
蓮花,素為詩人們所愛,因為在詩人眼中,它亭亭玉立,毫無媚骨;它雖出淤污泥,但卻一塵不染。蓮花即荷花,夏季開花,花分淡紅和白兩種,一般是紅多白少。在夏天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紅色特別顯得嬌艷可愛,人們一般也多欣賞紅蓮,而詩人在這首詩的首聯中一開始就提出“從今無意愛紅芳。”詩人這種逆反心理,并不是故意與眾人作對,而是經過他的“細嗅”、“深看”,仔細品味,白蓮的色、香氣質,致使他心醉神搖才改變的。斷腸,猶斷魂、消魂。
次聯,描寫白蓮花的高潔素質,也是承接首聯補述它使詩人蕩氣回腸“無意愛紅蓮”的原因。以艷麗論,紅蓮確是優于白蓮,在夏天的陽光下,它紅裳翠蓋,顯得多么風流,多么招人喜愛,但總讓人感到,它身上還含有一點“脂粉氣”;而白蓮則和它相反,它淡雅高潔,是從來不事鉛華的。詩人就是從這一角度偏愛它的。白蓮的素質既然是高雅、潔白的,因此,它的“居室”,它的“伴相”,也應是雅、潔者。“折來只合瓊為客,把種應須玉甃塘”,詩人認為,只有瓊玉才配作它的賓相,才配鑲嵌它生長的池塘。
三聯具體描繪白蓮的情態、神韻。“酥”,本指牛羊乳制成的食品。因為這種食品乳白滑膩,因此一些詩人往往用它去比喻或形容物之潔澤松膩者,詩人在這里就是用它比喻白蓮花的潔澤、松賦。白蓮的潔白與雪相似,詩人又以雪喻其高潔。詩人在這一聯中通過兩個比喻,寫出了白蓮神韻、形態。但,白蓮潔白澤膩似酥而非酥;白蓮生香,雪不香。“但疑”、“渾訝”二詞的運用,不只清楚點明它們間似是而非的關系,也把詩人對白蓮的特殊愛好心理烘托出來。
尾聯兩句,以古代有名的美人喻白蓮的美。西施是春秋時越國的美女,越王勾踐戰敗后,把她獻與吳王夫差。詩人有六首名為《館娃宮懷古》的詩,都是寫西施的。詩人在這首詩中把白蓮喻似西施的素妝,可以使人想象當年美女西施在吳王臺上,身著素羅,翩翩起舞,她那裊娜的身姿何等美麗動人。而眼下的白蓮盛開,微風飄香,詩人說它的美,與“上素妝”的西施相似,這是何等的貼切。這最后一句不僅點了題,而又把白蓮晶瑩高潔的素質美,進一步生發開去。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重詠頌白蓮高潔的素質,是有感于世風低下而發的。詩人在《原己》一文中說:“吾觀于今之世,諂顏媮笑,辱身卑己,汲汲于世”,這種世人的人格卑下與雖出污泥卻一塵不染的白蓮成為鮮明的對照。
上一篇:溫庭筠《芙蓉》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唐彥謙《蓮》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