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夜看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溫庭筠
高低深淺一闌紅,把火殷勤繞露叢。
希逸近來成懶病,不能容易向春風。
牡丹其花色較多,有紅、黃、白、粉紫、墨、綠、藍等之分,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一種花。夜晚觀花大概是唐人的一種習慣,白居易詩亦云:“夜惜衰紅把火看。”
唐代盛栽牡丹,不僅官府栽培甚多,而且私人家亦大量養植。這首詩所詠的當是紅牡丹,從首句即可看出,所謂“高低深淺一闌紅”,突出艷麗無比的花色。由于花的長勢大小不一,自有高低之分,“深淺”,是謂花的顏色程度之不同,有濃些的,有淡些的,并非色雜。“一闌紅”,整個園圃種的都是紅牡丹。牡丹花大瓣多,姿豐典雅,正當盛開之際,一簇簇、一團團,尤其在夜晚看去,滿眼盡是肥大的花朵,幾乎把葉子都遮蓋了,一個“紅”字概括了整個花圃的全貌。詩人從大處著眼,以鮮明的筆觸勾畫了它的引人入勝的景象,表現了它的自然之美,給人以總的印象。賞花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它可以使人樂而忘憂,排遣苦悶,得到美的陶冶,精神上的享受,更何況是夜里觀賞,豈不更富有詩意和興味。“把火殷勤繞露叢”,真實地寫出了夜看牡丹的具體情形:原來有仆人舉著火把在前邊引路,照著花闌周圍的小徑,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地走,避免踏傷腳下近處的花,又要服侍好看花人,讓人看得分明,時而談及有關牡丹及其它的一些事,詩中“殷勤”一詞正表達了這樣的多層意思。趁著火把的光亮,他們在花闌繞來繞去,看那牡丹的花與葉掛滿露珠,分外嫵媚鮮艷,真是別有一番風韻意態,久久不愿離去,以至連衣襟恐怕也為露水沾濕,即使這樣,心情上是分外高興的。
第三句“希逸近來成懶病”,“希逸”是謝莊的字,劉宋時人,莊素多疾,不愿居選部,曾與江夏王義恭箋自述:“稟生多病,天下所悉,兩脅癖疾……眼患五月來便不復得夜坐”,借以辭官。這里詩人用以說明自己的怏怏不快,多閉門少出。為什么會這樣呢?就其遭際說來,大概是生活或仕途上頗有隱痛之處,他的落拓不羈的思想性格也往往導至他對現實的不滿而有所發泄。
“不能容易向春風”,正是在以上所說的心情下,自己不常涉足于外,更少游覽。按理說,在春天的懷抱里,百花盛開,鶯歌燕舞,一切充滿生機,觀賞大自然之美會陶冶人的心靈,而詩人卻少有這樣的情懷和興致,可見他感情上的負荷是很沉重的,郁郁寡歡。那么這次能在夜晚觀賞牡丹,難道是心態的失常嗎? 對此我們盡管無法知道,但有一點則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牡丹的美麗實在對詩人產生了神奇的魅力,才吸引他那樣去做,從而更突出了牡丹花的高貴。
上一篇:張又新《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溫庭筠《牡丹二首》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