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賀新郎梅》詠梅花詩鑒賞
黃昇
自掃梅花下。問梢頭、冷蕊疏疏,幾時開也。間者闊焉今久矣,多少幽懷欲寫。有誰是、孤山流亞? 香月一聯(lián)真絕唱,與詩人、千載為嘉話。余興味,付來者。清癯不戀華亭榭。待與君、白發(fā)相親,竹籬茅舍。喜甚今年無酒禁,溜溜小槽壓蔗。已準(zhǔn)擬、雪天霜夜。自醉自吟仍自笑,任解冠、落珮從嘲罵。書此意,寄同社。
詠花也是賞花,自然要在花盛開之時——哪怕是花謝了,也不虛此吟賞之意。但黃昇的這首詠梅詞偏偏是在詠未開之梅,這倒要看他是怎樣下筆的了。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有兩層意思,從“自掃梅花下”到“多少幽懷欲寫”是一層,寫盼梅。第一句里的“梅花”是指梅樹,而不是梅花。在花未開之時,詞人就已經(jīng)在手自掃除,頻頻探問了。“自掃”、“問”這一連串的舉動使詞人盼花的殷勤之意毫發(fā)畢現(xiàn)。梅是一年開一次,自去年冬末或春初至今年此時,時間不可謂不久,無論是梅還是人都經(jīng)過了許許多多的風(fēng)霜雨露,滿腹心事正待訴說。“幽懷”是寫梅,但也關(guān)合著人。因為梅花含苞待放,在詞人的眼里正好象有無限的幽怨蘊(yùn)含其中,這兩字非常形象傳神。
第二層從“有誰是”到上片結(jié)尾“余興味,付來者。”寫梅的故事。北宋時的詩人林逋在他的《山園小梅》一詩中有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曲盡梅花之風(fēng)神,此后就不斷地被后代詩人墨客咀嚼、品味、激賞。所謂“香月一聯(lián)”即指此。但詞不僅僅是為了用典,而是另有深意在,所以他用了一個“有誰是、孤山流亞”這樣的問句領(lǐng)起,這就不能不令人認(rèn)真思索一番:難道體味到此詩寫得好就能算是與林逋同一類的人物(即“流亞”)了嗎?詞人沒有明說,但從下片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下片是借景抒情,托物詠懷。
“清癯不戀華亭榭,待與君、白發(fā)相親,竹籬茅舍。”這幾句還是從林逋想來。據(jù)記載,那位“梅妻鶴子”的高士林逋生性恬淡,弗趨榮利,結(jié)廬西湖之孤山,以梅、鶴為伴,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清癯”寫梅,“華亭榭”與“竹籬茅舍”相對,其實(shí)也就是富貴與貧賤的對立,花不戀城市里華美的樓閣亭臺,人也不戀世間的榮華富貴,在這重大的抉擇中,顯示了花與人的高貴品格。
正因為花通人性,所以才有人的欣喜:“喜甚今年無酒禁,溜溜小槽壓蔗。”槽是釀酒器,以甘蔗釀酒,其味甘美。幸喜今年不禁酒,酒已經(jīng)都釀造好了。釀酒為何?“已準(zhǔn)擬、雪天霜夜。”原來是準(zhǔn)備好了等梅花一開,哪怕是雪天霜夜也要賞花痛飲。詞人已經(jīng)在這種懸擬的境界中陶醉了。“自醉自吟仍自笑,任解冠、落珮從嘲罵。書此意,寄同社。”這仍是從上文生發(fā)出來,絲絲入扣。“自醉”一句寫其狂態(tài),是在學(xué)林逋,“解冠”、“落珮”(“珮”,即玉珮,古代官人所佩之玉)意思相同,都是指不做官,“任”與“從”互文見義,任從,隨便,既然學(xué)林逋,就要學(xué)到底,官可以不做,酒不可不飲,梅不能不賞,志不能不守,任憑他人嘲罵吧,我仍然我行我素,而且還要將這心志寫在紙上,向同仁表白,宣揚(yáng)弘大。
此詞寫未開之梅,而且還是用熟典,但并不顯得瑣屑無味。這一方面是因為全篇富于變化,虛實(shí)相間,特別是下片的懸想更是飽含情感,突現(xiàn)了詞人對梅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另一方面詞人不囿于梅本身,梅只不過是一種引發(fā)的契機(jī),并不是目的,而是托物詠志,所以能于平凡中見出不平凡來,這也是黃昇詠物詞所普遍具有的特點(diǎn)。
上一篇:何應(yīng)龍《見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辰翁《霜天曉角》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