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原作的神話意象
在文學創作中作家常常通過神話意象來表達深刻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內涵,神話意象是一種文化意象。李詠吟在《詩學解釋學》中認為,神話是一種具有“擴展性和精神彌漫性的思維方式,一種具有隱含價值的詩學對象”,它本質上是詩性的,因為詩歌“既是一種生命之歌,又是一種神秘的預言(prophesy),神話就具有這種詩性特征并使詩本身呈現出一種神秘而深邃的精神境界”。神話與詩“在自然想象中生成,神話‘附載’于美麗的詩中,詩中傳遞神話般奇妙的故事,人們由此享受到天地人間,萬物一體的無窮的神秘樂趣”。神話具有“衍生性功能”,“作為一種原初的思維方式,它黏附于文學抒情與敘事背后,能‘增加’作品本身的神秘性與復雜意義”。神話思維的“不確定性的增強有助于人們對詩人所表達的思想進行擴展性理解,與此同時,神話思維還使確定性情感與意義的理解之間人為地附上一種‘思想保護膜’,促使人們在理解作品時總能體會到原作有一種永遠無法把握永遠無法說清的神秘感,這樣更能體驗到生命的神秘沖動和想象的無限自由”。
譯者要闡釋原作的神話意象,領悟其深刻的文化藝術內涵,就需要充分運用神話思維。龔光明在《翻譯思維學》中認為屈原在《楚辭》中“借助于神話思維,構造了一個虛幻的時空形式,獲得了審美體驗的超越勢能,從而創造了美妙的藝術境界。詩人以神話思維的詩性時間取代了物理時間,采用心理時間和體驗時間,將不同季節的物象交織起來構圖;同時憑借對時間的征服而獲得空間的自由”。詩人李商隱的作品富于神話意象,如《無題》(一):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葛曉音在《唐詩宋詞十五講》中認為李商隱“繼承了李賀的‘長吉體’,善于以現實生活經驗想象神話中的情景,創造出自己獨特美麗的意境”?!笆送镜氖б猓瑫r代的沒落感、多愁善感的性格,難言的愛情悲劇,使李商隱對許多即將消逝的美好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p>
上一篇:原作的文字圖形美
下一篇:原作神話意象和原型意象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