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原作的文字圖形美
文學作品(尤其詩歌)的語言符號本身也往往富于圖形美。辜正坤在《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中認為詩歌具有外在的語形視象,包括“文字本身的圖畫視象”、“詩句的建行形式視象”、“由字、詞本身的書寫、排列巧妙嵌合拆離而產生的特殊的視象”。漢字是象形文字,富于視覺美,能在讀者頭腦中喚起生動逼真的圖象,而且漢字是方塊字,每個漢字所占書面空間基本相當,因此漢字容易排列整齊,外觀優美。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圖畫視象特點最強的詩歌”,漢詩是“詩如畫”,它既指“詩的內容具有畫意”,還指“詩的文字本身就呈現畫面感”。汪德華在“英漢思維方式對其語言、文字的影響”中認為漢字“這個符號系統常常與所指有聯系。它的任意性大大低于形態語言,意象性大大高于形態語言,漢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形象的審美信息’”。賈玉新在《跨文化交際學》中認為漢字“以形寫意,而且形聲義一體,是平面文字”,重形象既是中國人“思維的一種習慣”,也是“中國文字的一大特點,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尋象以觀意’是古代中國人的思維特點(象在這里指事物的形象,表示類比和觀象),它也是漢字習得和認知的規律。‘觀象’描繪出人們憑借對字形的視覺知覺和頓悟識別字義的原理——字的形體本身誘發人們對其指稱對象的聯想。”唐朝詩人王維在《使至塞上》中寫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寫了邊塞大漠的雄奇景色:茫茫荒漠中,從烽火臺上升起一股濃煙,筆直地向空中緩緩飄去;傍晚時分,一輪圓圓的紅日懸掛在黃河的上空,緩緩西墜。“直”、“圓”兩個漢字具有鮮明的圖形美,很容易讓讀者聯想到孤煙、圓日的立體畫面。“大漠”與“孤煙”、“長河”與“落日”在視覺上形成大與小的強烈對比。
上一篇:原作的審美意象組合
下一篇:原作的神話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