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艾辛多夫·快樂的旅人》經典詩文賞析
上帝對誰表示真正的寵愛,
他就遣他漫游廣闊的世界;
他將到處給他顯示奇跡,
無論是山林、河流和田野。
躺在家中的懶惰的人,
沒有享受晨曦的福分,
他們只知道養育子女,
擔心、受累、糊口謀生。
小溪從山里奔騰躍出,
云雀在高空鳴叫,快樂洋洋,
我為什么不拉起嗓子,
放寬胸懷,和它們一同歌唱?
世間的一切我都委托給上帝;
小溪、云雀、森林、田野、
大地、天空都會受他掌管,
我的一生也已由他妥為安排。
(錢春綺 譯)
本詩是艾辛多夫的杰出小說《一個廢物的生涯》中的一篇插曲。這部小說寫一個農家少年經歷了一些近似荒唐的冒險,最后化險為夷,得到意外的幸運的結局。他筆下的“廢物”是指不愿附和現實生活秩序的流浪者和那些為爭取人的尊嚴而斗爭的人們,含意深刻。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艾辛多夫深受十九世紀初期德國浪漫美學的影響。浪漫美學的一大主題就是追求人與整個大自然的神秘的契合交感,反對技術文明帶來的人與自然的分離與對抗。 《快樂的旅人》一開始就鮮明地表現出詩人的這一思想:“上帝對誰表示真正的寵愛,他就遣他漫游廣闊的世界?!痹谶@里,詩人把人與自然的親近看作人類生活的最理想的境界。這顯然是以他的人生價值觀作為依托的。這種思想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也許會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但在十九世紀初葉,它卻是一種極具典型性的思想潮流。接下來,詩人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生機盎然的美麗圖畫; 山間的小溪、鳴叫著的云雀以及森林、田野等等。大自然如此動人的心扉,我們為什么不放開嗓子歌唱?為什么不應該鄙棄那些“躺在家中的懶惰的人”?這一切,生動地反映了詩人投身于大自然懷抱時的親切歡悅之情,從側面表現了對城市文明的厭惡。它給人們帶來的思索是:我們應該用有限的個體生命去把握時間的永恒的美的瞬間。
和德國其它一些浪漫主義詩作所常有的那種神秘陰暗的情緒相反,艾辛多夫詩的基調大多樂觀健康。在本詩中,詩人沒有用陰郁的筆調去詛咒灰暗的城市生活,而是通過自己同自然親密無間的感情的抒發,表現自己的美學追求的,所以整首詩語言明快,清新流暢,節奏感極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讀起來親切感人。
(傅宗洪)
上一篇:〔美國〕羅特克《開門的房屋》賞析
下一篇:〔法國〕波德萊爾《感應》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