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你的說法,即人類之中有一種天然貴族。它產生自美德與才干。早先,人的體力和技能決定過貴族的地位;但自從發明了火藥,弱者和強者一樣都有了殺人的火器,體力和技能也就如同美貌、和善、文雅和其他才藝一樣,成為僅僅是決定顯貴的次要條件。還有一種是人為的貴族,他們仰仗的是財富和出身門第,既無須美德,也不要才干。因為,具備了后兩條也就屬于第一類貴族了。天然貴族,在我看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用來指導、治理和取信于社會的最寶貴的禮物。說實在的,如果上帝只為社會國家創造了人,而未賦予人類足以應付各種社會憂慮的美德和智慧的話,那么其創業的本意就難以自圓其說了。我們是否可以說,那種能夠最有效地、毫不摻假地把這些天然貴族選進權力機構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人為的貴族是政府中頗惹麻煩的分子,須預先采取措施防范他們的計謀。至于采取什么措施最好,你我意見則有分歧。當然,這是兩個理性朋友之間的意見分歧,我們既充分各抒己見,又彼此寬容錯誤。在你看來,最好把那些假貴族放到一個單獨的立法院里。他們在那里一方面會受到同級其他機構的制約而不致制造麻煩,同時亦可起到保護財富的作用,使之免受多數人的農業和掠奪性企業的侵害。我則認為,為防止這種人生惹麻煩而把權力交給他們,無異是武裝他們去干壞事,只會增添而不是消除危害。因為,若是同級機構制約得了他們的行為,他們同樣也能制約同級機構的行為。麻煩可以是消極的,也可以是積極的。關于這一點,合眾國參議院的一個秘密小組可以提供大量的證據。我也不認為保護富人非得他們不可,因為總會有足夠數量的富人進入每一個立法機構,足以保護他們自己。從我們的15到20個立法部門過去30年的工作情況看,大可不必擔心財產的平均化。我想,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各州憲法中所規定的,讓公民實行自由選舉,他們會去偽存真,把真假貴族區分開來。一般說來,他們會選舉那些真正優秀和聰明的人;某些情況下,財富可能會起腐蝕作用,門第也會蒙蔽人們的眼睛。然而不致達到危及社會的地步。
一定程度上講,我們的分歧很可能是由于各自生活在性格特點不同的人們中所造成的。從我在馬薩諸塞和康涅狄格兩州所見(更多的是所聞),以及從你本人對于前者(你是那樣熟悉他們)的評語來看,那里好像有一種對某些家族的傳統的崇敬。這種崇敬使得那些家族幾乎可以像世襲一樣把持政府的職位。我推測,在你們歷史的早期,那些家族的成員大概適巧都是些具有美德與才干的人,他們竭誠地為人民的利益而行使職權,并以他們的服務贏得了人民對他們名字的好感。
在弗吉尼亞州經我手擬定的法律試圖根除這種假貴族。若是我所草擬的另一項法案也獲得議會通過的話,我們的工作就完善了。這是一項主張更加普及教育的法案。它建議將每個縣劃分成若干五六平方英里大小類似你們的鎮的小區,并在每個小區里設立免費學校,教授閱讀、寫作和普通數學等課程。每年從這些學校選拔最優秀的學生,他們可以公費到地區學校去接受高一級的教育,然后再從這些地區學校里挑選出一定數量最有培養前途的人,送到大學去完成教育,大學里應當教授所有有用的科學。如此,便不難從生活的各個階層選拔出真正有價值、有天賦的人才,使之受到完整的教育,去擊敗財富和門第的競爭,贏得公眾的信任。
說起貴族,還應當考慮到,在北美各州建立之前的歷史上是找不到的,那時有的只是來自舊大陸的移民,他們囿于狹小或過分擁擠的空間里,身上沾滿了那種環境所產生的種種惡習。為適應這種人而設立的政府是一回事,為北美各州人民服務的政府完全是另一回事。
即使在歐洲,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科學解放了讀書與思考的人們,美國的榜樣激發了人們的正義感。于是,科學、才干和勇敢起而反叛等級和門第,使它們威名掃地。雖然,由于未能將用來實現這一壯舉的城市群氓(他們因愚昧、貧困和惡習而墮落成性)的行動控制在理性的范圍內,反叛的初次嘗試失敗了,但是,世界將會從這第一次災難的驚恐中恢復過來。科學在進步,有才干和進取的人們已動員起來。也許還會把鄉村的民眾也動員進來,他們篤信、順從,是一支較易駕馭的力量。即使在鄉村,等級、門第和徒有虛華外表的假貴族,也終將變得一文不值。
我這樣就用你的分歧闡述自己的看法,并非是要挑起爭論。你我都老了,誰也無力改變對方經過一生追求與思考所形成的觀點。我不過是依照你在前面一封信中所提出的,即我們兩人在死前應當彼此向對方說明白自己的觀點。
1813年10月28日于蒙蒂塞洛
(趙祥齡 譯)
【賞析】
熟悉美國近代歷史的人都知道,托馬斯·杰弗遜不僅是美國第三任總統,還是著名的《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杰弗遜的前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也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當年在《獨立宣言》上簽名的56個人中,只有這兩個人后來成為美國總統,另有三個人成為美國副總統。
同樣是美國總統,兩人卻因抱有不同政見而成為政敵。在兩人的政治生涯中,曾有多次公開或私下的辯論,到了晚年,兩人的私人關系已經和好,但仍然經常通過書信表達自己和對方不同的政見。1826年7月4日,也就是美國通過《獨立宣言》50周年的那天,杰弗遜因貧困和勞累逝世;巧合的是,幾個小時后,亞當斯也撒手人寰。
《論天然貴族》便是杰弗遜就政府如何任用人才的問題給亞當斯寫的一封回信。他在信的末尾坦言:“你我都老了,誰也無力改變對方經過一生追求與思考所形成的觀點”,“我們兩人在死前應當彼此向對方說明自己的觀點”。這封信表達的正是他“一生追求所形成”,并“在死前應當彼此向對方說明”的觀點。
杰弗遜說,貴族分兩種,一種擁有美德與才干,一種擁有財富和門第,前者雖然沒有高貴的出身,卻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用來指導、治理和取信于社會的最寶貴的禮物”;后者雖身世顯赫,卻往往無才無德,是“政府中頗惹麻煩的分子”,是“假貴族”。
對于如何處置“假貴族”,杰弗遜和亞當斯有意見分歧。亞當斯出于對傳統官位世襲觀念等的考慮,認為應該把他們安排到一個“單獨的立法院”里,賦予一定的權利,給予一定的保護;杰弗遜則認為這樣“無異于武裝他們去干壞事”,應該毫不留情地推行民主選舉制度,讓公民決定哪些是真貴族,哪些是假貴族,從而徹底根除假貴族。
杰弗遜還闡述了自己的大、中、小三級教育理念。建議將每個縣劃分成若干小區,每個小區里設立免費學校,教授閱讀、寫作和普通數學等課程;每年從這些學校選拔最優秀的學生,公費到地區學校接受高一級的教育,然后再從這些地區學校里挑選出一定數量的最有培養前途的人,去接受大學教育,從而選拔到真正有價值、有天賦的人才,使之受到優良的教育,去和那些“假貴族”們競爭,贏得公眾的信任。為了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杰弗遜晚年曾全身心地投入到弗吉尼亞大學的籌建。
杰弗遜主張唯才唯德的用人觀,并極力摒棄政府機關中的貴族習氣。杰弗遜是在新都華盛頓就職的第一位總統。當時的華盛頓是個荒涼的鄉村,國會大廈還沒有完工,杰弗遜一反慣例,步行去參議院宣誓就職。任職期間,他還規定每天早晨白宮都為來訪者敞開大門,使總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普通公民,聽取意見,了解下情,因而也被人們譽為平民總統。
(胡志意)
上一篇:《論創造·羅曼·羅蘭》
下一篇:《論家庭(節選)·阿爾貝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