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休姆·秋》經(jīng)典詩文賞析
秋夜一絲寒意——
我在田野中漫步,
遙望赤色的月亮俯身在藩籬上
象一個紅臉龐的農(nóng)夫。
我沒有停步招呼,只是點點頭,
周遭盡是深深沉思的星星,
臉色蒼白,象城市中的兒童。
(裘小龍 譯)
《秋》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詩作,它之所以被認為是“典型的”,乃指它與意象派詩在質(zhì)的規(guī)定性方面有著若干的吻合。
這首詩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簡化。詩人漫步在秋夜的田野上,趁著月色,可供筆墨馳驅(qū)的景觀想必是不會少的。但詩人卻舍棄了這些,而將視線投向亮點:月亮和星星。對人的注意來說,動與靜相比,動更容易被注意到,明與晦相比,明更容易被注意到。因此,夜晚的星月必然成為詩人審美注意的所在。于是,詩人“忽略”了星月以外可憑想象但屬于非明晰性質(zhì)的許多秋夜物象。這也反映了意象派詩人在思維上所作的簡化的努力。二是明晰的特點。詩人眼中的這輪月亮,不是朗月,不是皓月,而是赤色的月亮。描寫上的明晰、準確和具體,使事物的表象特征得到了飽滿鮮明的呈示;而“赤色的月亮”與“紅臉龐的農(nóng)夫”的比并,發(fā)散著冷輝的星星,與城市病態(tài)兒童的比并,也都顯得準確和具體,從而強化了意象派作品的詩意信度。三是對襯的特點。這主要存在于兩個疊加的對襯形式之中:赤色的月亮——紅臉龐的農(nóng)夫;沉思的星星——臉色蒼白的城市兒童,意象疊加使詩歌形象變得厚重而富于審美意味。此外,詩中還隱含著一些對襯關(guān)系,如鄉(xiāng)村與城市,冷色與暖色,月亮之近與星星之遙,月亮之近象征著熱烈的暖色,星星之遙象征著邈遠的冷色。這就帶來了結(jié)構(gòu)上的均衡,堅實, 寧靜。
《秋》的作者是意象派的掌門人之一,為意象詩的實踐付出過堅韌的探索,讀者從《秋》這首詩中,可以嗅到意象派詩成熟期的氣息。
(趙國泰)
上一篇:〔希臘〕巴爾尼斯《秋》賞析
下一篇:〔芬蘭〕索德格朗《秋天最后的花朵》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