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魏爾倫《月光》愛情詩鑒賞
〔法國〕 魏爾倫
你的心靈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
假面和貝賈莫舞令人陶醉忘情,
舞蹈者跳啊,唱啊,彈著琵琶,
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絲凄情。
當歡舞者用“小調”的音符,
歌唱愛的凱旋和生的吉祥,
他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當他們的歌聲溶入了月光——
月光啊,憂傷,美麗,靜寂,
照得小鳥在樹叢中沉沉入夢,
照得那纖瘦的噴泉狂喜悲泣,
在大理石雕像之間騰向半空。
(飛白 譯)
保爾·魏爾倫(1844—1896),法國著名詩人,象征派大師。生于法國東北部一個上尉軍官之家。青年時代曾上過法學院,因喜愛文學而中途輟學。其時恰逢法國巴那斯派詩歌興起,便開始在該派刊物上發表詩和散文。1866年發表第一部詩集《感傷集》,詩中一種惶惶不安的情緒和富于暗示的音樂性,顯示出象征主義的發展趨向。1871年曾為巴黎公社起義而振奮,并擔任公社新聞處主任,起義失敗后陷入頹廢。同年拋下妻兒與少年詩人蘭波出走,流浪到美國和比利時。流浪期間著成的詩集《無題浪漫曲》(1874)是他創作的高峰,詩中伸張著他焦急的欲望和飄彌著他婉約的情思。兩年后因蘭波決定與他分手,他便在激憤中開槍射傷蘭波。這一場悲劇性的同性戀導致他被判入獄兩年。獄中作為他思想情感記錄的詩集《智慧集》(1881)中充滿了宗教和懺悔的情緒。后期魏爾倫生活上窮困潦倒貧病交迫,然而創作上卻名聲大震卓爾超群。1884—1885年撰寫了《被詛咒的詩人們》,樹立象征派詩歌的地位,推動了象征主義文學運動的高漲。1890年左右被年輕的象征派詩人們奉為詩壇魁首,1894年被推為“詩人之王”。其一生創作除提到的詩集外,還有《游樂圖》、《憂郁詩章》、《無音歌》、《愛情集》、《往日與近日》等十余部詩集。他善于捕捉瞬間的感覺、印象和情緒,繪制一幅幅心靈的風景畫,筆觸輕靈,透著憂郁的抒情,把日常生活的歡樂和痛苦構成一片輕靈婉麗的音樂,實踐著他的詩藝主張:“首先是音樂”,其次是“明朗與朦朧相結合”,像“面紗后面的眼睛,中午顫動的亮光,秋夜的繁星”。
《月光》是詩集《游樂圖》的卷首詩,是詩人第一首充分表現象征主義風格的抒情詩。寫“月光”,實則是在月色朦朧的光暈中涂畫著人的心靈的風景畫,“月光”洗練著的乃是一個象征的世界。法國另一位象征主義先驅波德萊爾曾提出象征主義詩歌的綱領——契合論,詩意地宣布了象征主義的世界觀:
“自然是一廟堂,圓柱皆有靈性,
從中發出隱隱約約說話的音響。
人漫步行經這片象征之林,
它們凝視著人,流露熟識的目光。
………
既然自然萬物皆有靈性,于是象征主義強調詩人用洞察的眼光審視、感受、傳達著宇宙萬物間、人與自然間、精神與物質間的契合。而在卓有象征主義風格的詩作《月光》里,詩人引導我們將精神契入“憂傷、美麗、靜寂”的月輪,傾聽有靈性的月光流瀉出的自然的、心靈的神秘信息。面對冷凝的月華,詩人仿如面對自己久慕的戀人;洞視幽麗的月輪,仿如洞視戀人幽妙的心靈秘處,于是他看到:“他的心靈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而以下七行詩則是這幅風景畫傳遞出的人的神秘心音:“假面和貝賈莫舞令人陶醉忘情,/舞蹈者跳啊,唱啊,彈著琵琶,/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絲凄清。”詩人把無聲化作有聲,無形化為有形,在可聞可視中讓人捕捉無聲無影的情波意緒,“月光”般表面的華麗掩不住內在的幽冷,帶著假面陶醉,面具下卻透出凄清,愛的心靈在努力唱啊,跳啊,然而唱也唱不去,跳也跳不脫的卻始終是那份隱在的哀傷。“當歡舞者用‘小調’的音符,/歌唱愛的凱旋和生的吉詳,/他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當他們的歌聲溶入了月光——。”本來是“歌唱愛的凱旋和生的吉祥”,用的卻是表現哀傷的旋律——“小調”,無疑歌舞升平中墜著一份沉沉的哀傷,而這哀傷的旋律溶入凄冷的月光,則構合成一副有聲有色,然而聲色俱凄俱哀的風景畫,反照出心靈一片清苦的洼地。
也許苦澀的風里有著最深的姿容,嬌美一經憂郁點化更別有一番美韻。由此詩的第三節抒發了對月光,對被憂郁的美裝點了的愛的深誠的愛感:“月光啊,憂傷,美麗,靜寂,/照得小鳥在樹叢中沉沉入夢,/照得那纖瘦的噴泉狂喜悲泣,/在大理石雕像之間騰向半空。”詩情以深沉摒棄浮淺,以神韻穿透表面,以玄秘克制噪動,給人以溫婉與靜謐,令緊張疲倦的神經松弛,如小鳥沉沉入夢;而這溫婉靜謐又喚起蟄伏的激情,撩拂起生命的顫栗。愛的敏感神經如“纖瘦的噴泉狂喜悲泣”激奮不已,亢動的激情從“大理石雕像”般靜冷、凝固的理智中沖出“騰向半空”。物我神秘的交合中,生命燃燒起騰越的沖動,深沉的愛改造著生命。
這首詩藝術上的獨特之處是將詩、畫、音樂融為一體,語言的符號不僅排列出美麗憂郁的詩情,并且幻變做繪畫的色彩及音樂的旋律,共同譜寫出心靈的畫與歌,是愛的心靈的觀照,更是生命感悟自然的絕唱。
上一篇:〔巴西〕阿爾維斯《晚安》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法國〕拉馬丁《有個名兒……》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