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勒姆的女巫·[美國]密勒》作品提要|作品選錄|賞析
【作品提要】
1692年春,美國馬薩諸塞州薩勒姆鎮,教區牧師巴里斯7歲的女兒貝蒂出現癡呆昏迷狀。她是在前晚和一群女孩在林中裸舞并飲血畫符時,被突然路過的巴里斯發現了。林中跳舞的領頭人是巴里斯的侄女阿碧格。這個不尋常的女孩雖然年僅17歲,卻在鎮上農戶約翰·普洛克托家幫傭時,引誘他和她發生了肉體關系,后被普洛克托的妻子伊麗莎白發現辭退。為此她懷恨在心,唆使黑人女仆跳舞時用原始部落風俗詛咒伊麗莎白。巴里斯在教區名聲不佳、地位不穩,貝蒂的癥狀讓鄉里謠傳牧師家出了女巫,為此他驚慌不已,請來貝弗利鄉鎮的赫爾牧師幫助自己。相信撒旦確實存在的自負的赫爾牧師以“魔鬼附身”引導女孩,狡詐的阿碧格看出其中的可乘之機,立即裝出“魔鬼附身”樣子,指控村民,指控伊麗莎白,其他女孩見狀亦學樣控告無辜村民。一時恐怖籠罩薩勒姆,波士頓的法官和總督丹佛斯也一起前來驅巫,72人被絞死,400多人身陷囹圄。普洛克托為救妻子不惜暴露自己和阿碧格的關系以揭示阿碧格的誣陷,不料反被關押。眼看“逐巫案”越鬧越大,民眾起來反抗,當局控制不了局面,欲招降被關押者平息事態。為求生普洛克托一度欲“認罪”,但最終醒悟,拒絕在“認罪書”上簽字。黎明時分,他迎著晨曦走上了絞刑架。
【作品選錄】
第三幕
……
哈里克約翰!
丹佛斯你這個家伙!你在說什么——
普洛克托(喘咻咻地,而且痛苦地)她是個婊子!
丹佛斯(驚呆)你指控——?
阿碧格丹佛斯先生,他在血口噴人!
普洛克托瞧她那副德性樣兒!現在她又想拿嚎叫來中傷我,可是——
丹佛斯你得拿出證據來!這事可不容輕易就放過去!
普洛克托(渾身戰栗,精神崩潰)我了解這個小娘們兒,先生,我太了解她啦。
丹佛斯你——你莫非是個犯了奸淫罪的好色之徒?
法蘭西斯(驚恐)約翰,這你可不能隨便瞎說——
普洛克托唉,法蘭西斯,我真巴不得你多存點壞心眼才能了解我!(對丹佛斯)一個人是不會輕易給自己臉上抹黑的。這一點您想必理解。
丹佛斯(驚呆)在——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普洛克托(聲調近乎嘶啞,滿面羞愧)就在合適的地點——我那牲口棚里。自從我那天夜里最后一次找樂子,至今已經過去八個月了。她當初一直在我家里伺候我,先生。(他抿緊嘴唇,免得哭出來。)一個人想象主睡著了,可是主明察秋毫,我現在可明白了。我請求您,先生,請求您——看清她是個什么貨色。我的老婆,我那親愛而善良的妻子,后來很快就把她辭掉,轟出大門去了。她啊,一直就是個喜好虛榮的小娘們兒,先生——(他情不自禁。)閣下,寬恕我,寬恕我吧。(他自艾自怨,轉身不敢正視總督。過了片刻,他喊叫起來,好像這是他把話和盤托出的唯一辦法。)她想在我老婆的墳前同我跳舞歡樂!她真會那樣干,因為我體貼過她。求主幫助我,我動了邪念,那種勾當有一種默契。可是這純粹是婊子的報復,您應當看清這一點;我完全由您來處置我。我相信您現在一定看清事實真相啦。
丹佛斯(驚嚇得面色蒼白,轉向阿碧格)孩子,這件事情的情節你有什么否認的地方嗎?
阿碧格非要我回答不可,那我就走,再也不回來!
丹佛斯好像舉棋不定。
普洛克托我給我的名譽制作了一口喪鐘!我給自己的好名聲敲響了喪鐘——您會相信我的,丹佛斯先生!我的老婆是清白無辜的,只不過她瞧見個婊子就能一眼把她認出來!
阿碧格(朝丹佛斯走去)您在給我什么眼色看?(丹佛斯答不上話來。)我不要看這種眼色!
她轉身就朝門口走去。
丹佛斯站住!(哈里克向前攔住她。她驀地站住,兩眼爆出怒火。)巴里斯先生,到法庭里去把普洛克托大嫂帶進來。
巴里斯(反對)閣下,這全是——
丹佛斯(嚴聲對巴里斯)帶她進來!這里說過的話,一句也不要跟她講。進來的時候,先敲下門。(巴里斯下。)現在咱們就要弄個水落石出了。(對普洛克托)你說你的老婆是個誠實的女人。
普洛克托對,先生。她平生從來也沒撒過一句謊。有人不會唱歌,有人不會哭,我的老婆不會撒謊。這是我花了很大代價才知道的,先生。
丹佛斯她把這個姑娘轟出你的家門,是把她看成一個娼妓嗎?
普洛克托是,先生。
丹佛斯知道她是個婊子嗎?
普洛克托沒錯兒,先生。她知道她是個婊子。
丹佛斯那好。(對阿碧格)孩子,她要是真對我說因為你不守本分而把你轟走的,那就愿主憐憫你!(敲門聲。他沖門口說。)等一等!(對阿碧格)轉過身去。轉過身去。(對普洛克托)你也轉過身去。(兩人都扭身——阿碧格氣得故意慢吞吞地轉。)現在你們倆都不許回身面對普洛克托大嫂。這屋子里的人誰也不許插一句嘴,誰也不許表態對還是不對。(他沖門口喊道。)進來!(門啟。伊麗莎白隨同巴里斯進來。巴里斯從她身旁走開。她獨自站在那里,目光尋找普洛克托。)契佛先生,把證詞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準備好了嗎?
契佛準備好了,先生。
丹佛斯過來,太太。(伊麗莎白向他走去,同時朝普洛克托后背瞥一眼。)不許看你的丈夫,只準瞧著我的眼睛。
伊麗莎白(輕聲地)遵命,先生。
丹佛斯我們了解到你前一陣子辭去了你的女傭人阿碧格·威廉斯。
伊麗莎白是有這么回事,先生。
丹佛斯為了什么原因辭掉她的?(稍停。伊麗莎白想瞧一眼普洛克托。)只許看著我的眼睛,不許瞧你的爺們兒。憑你的記憶回答我,無須乎別人幫忙。你干嗎要辭掉阿碧格·威廉斯?
伊麗莎白(不知說什么好,覺出情況不妙,潤濕嘴唇以拖延時間)她——她叫我不滿意。(停頓)也叫我丈夫不稱心。
丹佛斯哪方面叫你不滿意?
伊麗莎白她嘛——
她瞥視普洛克托尋求暗示。
丹佛斯太太,瞧著我!(伊麗莎白照辦。)她邋里邋遢嗎?偷懶嗎?她惹了什么麻煩?
伊麗莎白閣下,我——我那會兒病了。而且我——我丈夫是個憨厚的正派人。他從來沒有像有些人那樣喝得醉醺醺的,也沒有在游戲臺上轉銅子兒浪費時間,他總是在干活。可是在我病中——您知道,先生,我自從生了上一個孩子以后就一直病病歪歪,我覺得我發現他對我有點冷淡。而這個丫頭——
她轉向阿碧格。
丹佛斯瞧著我。
伊麗莎白是,先生,阿碧格·威廉斯——
她頓住了。
丹佛斯阿碧格·威廉斯怎么了?
伊麗莎白我居然以為他喜歡阿碧格。所以有一天晚上我想必是暈了頭,就把她轟出大門去了。
丹佛斯你丈夫——真的對你冷淡了嗎?
伊麗莎白(痛苦地)我丈夫——是個好人,先生。
丹佛斯那他沒有對你冷淡。
伊麗莎白(又開始瞥視普洛克托)他——
丹佛斯(伸手去扶正她的臉,接著說)瞧著我!據你所知,約翰·普洛克托有沒有犯過奸淫罪?(她進退兩難,說不出話來。)回答我的問題!你丈夫是不是一個好色之徒!
伊麗莎白(輕聲說)不是,先生。
丹佛斯警長,把她帶出去。
普洛克托伊麗莎白,說實話吧!
丹佛斯她已經說了,把她帶出去!
普洛克托(喊道)伊麗莎白,我已經坦白了!
伊麗莎白噢,上帝!
門在她身后關上了。
普洛克托她只想維護我的名譽呵!
赫爾閣下,這不過是句合乎情理的謊話;我請您就到此為止吧,免得又要判一個人的罪!我不能對這再昧著良心不管了——私人報復正通過這種作證在加緊活動吶!這人從一開始就讓我覺得他是誠實可信的。我對天發誓,我現在相信他,我請您把他的老婆叫回來,然后我們——
丹佛斯她一句奸淫罪也沒提,證明這人撒了謊!
赫爾我相信他!(指著阿碧格)這個女孩卻一直叫我覺得假模假式的!她曾經——
阿碧格突然沖著天花板尖聲嚎叫,令人毛骨悚然。
阿碧格別下來!滾開!滾開!
丹佛斯怎么回事,孩子?(阿碧格驚慌失措,恐懼地指著房梁,慢慢抬起她那雙驚呆的眼睛——其他幾個姑娘的神情跟她一樣——接著哈桑、赫爾、普特南、契佛、哈里克和丹佛斯也都朝上瞧。)那兒有什么?(他把視線從天花板那兒移下來,這時顯得驚嚇不已,聲調也透著緊張。)孩子!(阿碧格呆若木雞——她跟其他姑娘一齊張著大嘴哭泣,呆視著房梁。)姑娘們!你們干嗎——?
梅喜·劉易斯(指著上方)它在梁上吶!櫞木后頭!
丹佛斯(朝上瞧)哪兒?
阿碧格你干嗎——?(她喘不過氣來。)你干嗎來,黃鷹鳥?
普洛克托哪兒有鳥?我沒看見什么鳥!
阿碧格(沖著房梁)我的臉蛋兒?我的臉蛋兒?
普洛克托赫爾先生——
丹佛斯安靜!
普洛克托(對赫爾)您看見鳥了嗎?
丹佛斯安靜!!
阿碧格(沖著大梁,真的跟那只“鷹鳥”談起話來,仿佛想說服它別襲擊她似的)可我的臉蛋兒是主造的啊,你不能撕我的臉蛋兒。忌妒可是項大罪,瑪麗。
瑪麗·沃倫(一躍而跪,怵怵怛怛地央求)阿碧!
阿碧格(沒受干擾,繼續對“鷹鳥”說)噢,瑪麗,魔鬼的妖術叫你換了模樣。不,我不能,我不能不說;我是在給上帝行道啊。
瑪麗·沃倫阿碧,我在這兒吶!
普洛克托(狂怒地)她們又在弄虛作假,丹佛斯先生!
阿碧格(這當兒朝后退一步,好像害怕那只鷹鳥頃刻之間就會猛撲下來似的)噢,瑪麗!請你別撲下來!
蘇珊娜·瓦爾考特她的爪子,她伸開爪子啦!
普洛克托撒謊,撒謊。
阿碧格(更朝后退,兩眼盯住房梁)瑪麗,別傷害我啊!
瑪麗·沃倫(對丹佛斯)我沒有傷害她!
丹佛斯(對瑪麗·沃倫)那她為什么有這種幻覺呢?
瑪麗·沃倫她啥也沒看見啊!
阿碧格(這當兒盯視著前方,好像受了催眠,惟妙惟肖地模仿瑪麗·沃倫的喊聲)她啥也沒看見啊!
瑪麗·沃倫(央求道)阿碧,別這樣啦!
阿碧格和所有的姑娘(個個變得癡呆)阿碧,別這樣啦!
瑪麗·沃倫(對眾姑娘)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吶!
姑娘們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吶!
丹佛斯(驚嚇地)瑪麗·沃倫!快從她們身上收回你放出去的精靈鬼怪!
瑪麗·沃倫丹佛斯先生!
姑娘們(打斷她的話)丹佛斯先生!
丹佛斯你有沒有勾結魔鬼,勾結了沒有?
瑪麗·沃倫壓根兒也沒有,壓根兒也沒有!
姑娘們壓根兒也沒有,壓根兒也沒有!
丹佛斯(越來越歇斯底里)那她們干嗎光重復你的話?
普洛克托給我一條鞭子——我來結束這場鬼把戲!
瑪麗·沃倫她們在鬧著玩兒吶,她們——!
姑娘們她們在鬧著玩兒吶!
瑪麗·沃倫(歇斯底里地轉向她們,跺腳)阿碧,別來這一套啦!
姑娘們(一齊跺腳)阿碧,別來這一套啦!
瑪麗·沃倫別裝啦!
姑娘們別裝啦!
瑪麗·沃倫(舉起拳頭,盡量大聲喊)我說別再耍這種鬼把戲啦!!
姑娘們(一齊舉起拳頭)我說別再耍這種鬼把戲啦!!
瑪麗·沃倫徹底六神無主了,漸漸讓阿碧格——和其他姑娘們——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整垮了,抽抽噎噎地哭起來,軟弱無力地低舉著手,別的姑娘們也都仿效她哭起來。
丹佛斯前不久你自己受到折磨。現在倒好像你在折磨別人啦;你是從哪兒得到這種魔力的?
瑪麗·沃倫(盯著阿碧格)我——我沒有什么魔力。
姑娘們我沒有什么魔力。
普洛克托她們在欺騙您,先生!
丹佛斯你為什么過了兩個禮拜又翻案呢?你見過魔鬼沒有?
赫爾(指著阿碧格和其他姑娘們)您不能相信她們!
瑪麗·沃倫我——
普洛克托(發覺她泄氣了)瑪麗,上帝懲罰所有說謊的人!
丹佛斯(緊逼地)你見過魔鬼沒有,你跟撒旦魔王勾結過沒有?
普洛克托上帝懲罰所有說謊的人,瑪麗!
瑪麗嘟囔了幾句,兩眼盯著阿碧格,后者一直在仰著脖子瞧梁上那只“鷹鳥”。
丹佛斯我沒聽清你的話,你說什么?(瑪麗又嘟囔了幾句。)你是坦白呢,還是打算受絞刑!(他粗魯地撥轉她的身子,讓她面對著他。)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告訴你說,你要是不向我坦白交代,就得受絞刑!
普洛克托瑪麗,記住拉斐爾天使的話——多行善事,于你——
阿碧格(指著上空)翅膀!她張開翅膀啦!瑪麗,請你,別,別——!
赫爾我什么也沒看見,閣下!
丹佛斯你招不招認這種魔力!(他和瑪麗的臉只相隔一英寸。)說!
阿碧格她要下來啦!她在梁上走吶!
丹佛斯你說不說!
瑪麗·沃倫(恐懼地呆視)我沒法兒說!
姑娘們我沒法兒說!
巴里斯把魔鬼轟走!盯著他的臉!用腳狠狠踩他!我們會搭救你,瑪麗,只要站穩腳跟,決不向他屈服——
阿碧格(朝上看)當心啊!她下來啦!
她和別的女孩都捂住眼睛,朝一面墻那邊奔去。這當兒,她們好像給硬擠在一個角落里似的,放聲尖叫;瑪麗似乎受了感染,也張嘴跟她們一塊兒呼叫起來。阿碧格和別的女孩漸漸散開,只剩下瑪麗一人還站在那兒,抬頭仰望那只“鷹鳥”,瘋狂地尖叫。大家觀望著她,讓她這種明顯的神經發作嚇呆了。普洛克托朝她走去。
普洛克托瑪麗,告訴總督她們在搞什么——
他話還沒說完,可她一看到他走過來,便飛快地躲開,恐怖地尖叫。
瑪麗·沃倫別碰我——別碰我!
那些姑娘一聽到這話,都在門口站住。
普洛克托(吃驚地)瑪麗!
瑪麗·沃倫(指著普洛克托)你是魔鬼差來的人!
這話叫他驀地站住了。
巴里斯贊美主!
姑娘們贊美主!
普洛克托(愣住了)瑪麗,怎么你——?
瑪麗·沃倫我不跟你一塊兒讓人絞死!我敬愛主,我熱愛主!
丹佛斯(對瑪麗)他支使你給魔鬼干活嗎?
瑪麗·沃倫(歇斯底里地指著普洛克托)他天天夜里來找我,叫我簽,簽——
丹佛斯簽什么?
巴里斯在魔鬼簿子上簽字嗎?他來的時候帶著一本冊子嗎?
瑪麗·沃倫(歇斯底里地指著普洛克托,非常懼怕他)簽上我的名字,他要我簽名。“如果我的老婆給絞死,”他說,“我就把你宰了!咱們得一塊兒去推翻那個法庭。”他就是這樣說的!
丹佛斯的腦袋猛地扭向普洛克托,神色十分驚惶。
普洛克托(轉身求助于赫爾)赫爾先生!
瑪麗·沃倫(開始啜泣)他每天夜里都把我叫醒,兩只眼睛像燒紅了的炭火,用手掐住我的脖子,我只好簽字,簽字……
赫爾閣下,這孩子瘋了!
普洛克托(這當兒,丹佛斯張著大眼緊盯著他)瑪麗,瑪麗!
瑪麗·沃倫(沖他尖叫)不,我敬愛主;我不再跟你走那條歪道啦。我熱愛主,我感謝主。(她一邊哭,一邊朝阿碧格奔去。)阿碧,阿碧,我再也不傷害你啦!
大家都觀望著,阿碧格顯得無比仁慈,湊過去把哭哭啼啼的瑪麗摟在懷里,然后抬頭瞧著丹佛斯。
丹佛斯(對普洛克托)你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普洛克托怒不可遏,說不上話來。)你勾結反基督的惡勢力,對不對?你那套魔法我都領教過了,賴也賴不掉啦!你還有什么話可說,先生?
赫爾閣下——
丹佛斯我不想再聽你說什么,赫爾先生!(對普洛克托)你現在愿意交代自己和魔鬼同流合污呢,還是死心塌地地繼續效忠魔鬼?你打算怎么樣?
普洛克托(簡直氣瘋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說——我說——上帝可真的死嘍!
巴里斯聽他說的,聽他說的什么話!
普洛克托(神經質地狂笑一陣,接著說)烈火呵,烈火燃燒起來啰!我聽見撒旦魔鬼咔咔的腳步聲,我看到他那張骯臟不堪的臉,那可是一張長得跟你我一模一樣的丑惡嘴臉,丹佛斯!這熊熊烈火是給那些在一項擺脫人們愚昧無知的莊嚴事業前畏縮退卻的人準備的,他們就像我曾經畏縮過那樣,就像你們的黑心眼里現在明明知道這是一場騙局卻畏縮退卻那樣——上帝特別要懲罰我們這樣的敗類,我們要受到烈火的焚燒,我們要一塊兒受到烈火的焚燒呵!
丹佛斯警長!把他和考萊都給我抓起來!
赫爾(穿過人群,朝門口走去)我不同意這種審判程序!
普洛克托你們在把上帝揪下來,而把一個婊子捧上天呵!
赫爾我不同意這種審判程序,我退出這個法庭!
他走出去,把門在他身后砰的一聲關上。
丹佛斯(氣急敗壞地喊他)赫爾先生!赫爾先生!
(梅紹武譯)
【賞析】
《薩勒姆的女巫》(又譯《煉獄》)取材于1692年美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寫成。但正如作者在劇本開頭的注解中所說的:“如果按照史學家使用歷史這個詞匯的意義來說,這部劇本不能算是歷史。”不過作者在對歷史事件進行改造時,也是“盡力依照他們已經為人所知的行為加以描繪而創造出來的”。該劇于1953年1月在美國首演,連演197場,榮獲安東納特·佩瑞獎。
曾經創作過《都是我的兒子》和《推銷員之死》,對現實問題特別關注的阿瑟·密勒突然對發生在美國歷史上的這一段著名的“驅巫案”感興趣是有原因的。它和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現的麥卡錫主義有密切關系。1950年2月9日,代表著美國國內極右勢力的國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在西弗吉尼亞州的惠林市,發表了題為“國務院里的共產黨”的演說,并聲稱他有“一份205人的名單”(在另一次演說中又改稱為57人),這些人都是“共產黨和間諜網的成員”。在麥卡錫的鼓吹下,美國眾議院成立了“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在聯邦政府、學校、作家、文藝界中大肆搜捕所謂的共產黨人和有共產黨嫌疑的進步人士,一時搞得人心惶惶,一大批進步人士受到迫害,阿瑟·密勒本人也因早期曾參與左翼文藝活動而一再受到這個委員會的傳訊,強烈感受到外界的恐怖和極大的政治壓力。美國著名劇作家麗蓮·海爾曼稱這個時代為美國“邪惡的時代”。正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密勒聯想起發生在二百五十多年以前的著名的“薩勒姆驅巫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寫作了此劇。
正如密勒所說,“這是一出有針對性的戲”。作者創作的本意就在于借古諷今,用歷史上的“驅巫案”來影射現實中的“麥卡錫主義”,以達到抨擊現實、揭露陰謀、伸張正義的目的。密勒沒有概念化地直奔主題,而是通過塑造一系列推波助瀾式的人物,將“驅巫案”發生的來龍去脈一層又一層地揭示出來,由此讓人領悟到隱藏在事件背后的個體的和社會的、私人的和政治的、自私的和反動的各種各樣緣由。
本篇所選取的是劇本第三幕中發生在法院的“法庭對證”場面。這一場面堪稱是整個“薩勒姆驅巫案”的濃縮表現。有良知的和喪失良知的,誣陷者和被誣陷者,偏執狂和有所醒悟者,從普通的村民到當局的各派政治力量,以及所謂的被惡魔掌控者如何誣陷一個人和如何使一個原本還有些良知的意志薄弱者轉向反面的過程,都在這一場面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一個能夠使眾多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很短的時間里得到充分展示的場面,必然是包含著深刻的矛盾沖突的。劇本中矛盾沖突的主線是村民們與當局、牧師和法官之間的爭斗,而副線則是普洛克托、伊麗莎白和阿碧格之間的矛盾。這兩條矛盾沖突線索互相交織、相輔相成,使得戲劇情節的展開更加生動活潑、多姿多彩、引人入勝。阿碧格因她與普洛克托的關系而在林中跳舞時“詛咒”伊麗莎白,由此引發事端,直至她指控伊麗莎白為“魔鬼”,讓戲劇矛盾越演越烈。阿碧格的行為動機是單向的,邪惡的報復之心沒有任何的猶豫,但在她造成的這一“情境”下,普洛克托和伊麗莎白的內心就沒有那么簡單。普洛克托為救妻子要揭開阿碧格誣陷妻子的動機,但這樣一來也就勢必要將他和阿碧格的不正當關系暴露于眾,承認自己犯了“奸淫罪”,這在宗教戒律嚴格的當時也是十惡不赦的。說還是不說?救妻子還是不救妻子?普洛克托的兩難處境,大大強化了戲劇的張力。
三角關系演化成的戲劇性在“法庭對證”那個場面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沖擊。先是憤怒而內心掙扎的普洛克托渾身戰栗,幾乎精神崩潰地坦白了他和阿碧格的不正當關系;連丹佛斯也驚呆了,他向阿碧格求證,但強硬的阿碧格拒絕回答;于是丹佛斯想出讓伊麗莎白出庭對證的主意,他讓普洛克托和阿碧格面壁而立,背向法庭,不許回頭不許說話,然后傳伊麗莎白出場;上場的伊麗莎白見丈夫和阿碧格在現場,面對丹佛斯詢問她辭退阿碧格的緣由時,她一時無法猜測他的用意。這時劇中有一個長長的停頓。這是個令人窒息的停頓!也是伊麗莎白內心掙扎的一個停頓!她盡力地拖延著,這時她是多么希望普洛克托或任何人能給她一個暗示,但什么也沒有。期待的觀眾是希望她講真話的,但善良的伊麗莎白怕講了真話后危及普洛克托,正如普洛克托說的,“她只想維護我的名譽呵”!她違心地說了謊。
作者的這一筆設計是極富戲劇性的。劇情因此急轉直下,普洛克托非但沒有解救出自己的妻子,反而把自己也搭進去了。但如果仔細分析,又覺得這一情節是符合這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作者正是從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心理出發設置出這一獨特的戲劇性情境的: 兩個人都為著對方著想,說了自己不愿意說和違心的話,但是在一個特定的戲劇情境下,卻又都誤了對方!真相和真情,在那一刻交戰,最后是真情戰勝了真相!劇情的發展使得向往正義能夠得到伸張的觀眾們感到深深的遺憾。不過也讓觀眾們感動無限,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普洛克托和伊麗莎白夫妻間的真摯的情感,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它與驅巫案的制造者和推波助瀾者的靈魂恰恰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著作者就讓我們看到了極其可怕的一幕——得逞了的阿碧格帶領著那一伙姑娘們當庭施展誣陷術。她們尖叫;她們裝模作樣;她們假裝被惡魔掌控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她們無中生有;她們一句又一句重復別人的話。為了達到誣陷別人的目的,她們無所不用其極。這一段在視像上將誣陷的過程直觀體現出來的戲,極具震撼力!它所產生的藝術感染力是極其巨大的,它讓人不寒而栗、從內心深處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怖感!本來已經對這套誣陷術有所覺悟的瑪麗·沃倫終于還是抵擋不住了對方對她的攻擊,她轉而加入了阿碧格之流的隊伍中。
在情節的設計中,密勒繼續強化著誣陷的可怕。剛剛倒戈過去的瑪麗·沃倫似乎要證實自己的“清白”,或許也是為了讓阿碧格她們更能接受她,居然即刻指控普洛克托為“魔鬼”。這一情節的設計使我們聯想到作者在談及創作本劇的目的時說的:“我的目的和興趣要寬闊得多,我所思慮的要深遠得多。”一個冤案之所以會越滾越大,除了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原因,也會和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某些東西有著聯系,這是作者對驅巫案的深層次的思考。這一小段場面始終戲劇沖突尖銳,一個又一個人物的靈魂在其中受到拷問,堪稱劇作的精華片斷。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是普洛克托,伴隨著靈魂考驗的是人物的成長,終于普洛克托喊出了“我說——我說——上帝可真的死嘍”的話。而當局陣營中也產生了分化,曾經為“驅巫案”推波助瀾的赫爾牧師醒悟了,他對著總督丹佛斯喊出了“我退出這個法庭”的話。這些為劇情的最后轉化作了預示。
《薩勒姆的女巫》的創作風格是傳統的現實主義風格,全劇采用開放式結構,按照“驅巫案”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尾,用規整的四幕劇寫成,結構非常嚴謹。與《推銷員之死》的創作切入點不同的是,本劇采用的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對歷史事件進行舞臺化、戲劇化的過程中,阿瑟·密勒顯示了他高超的構筑“戲劇情境”和“戲劇情節”的能力。在原來的審訊記錄中,有阿碧格這么一個真實的人,在“驅巫案”中,她告發了不少人,其中也有伊麗莎白,但當別人唆使她告發普洛克托時,她卻千方百計庇護著他。這讓密勒感到困惑不解但也啟發了他,于是他把阿碧格的年齡從11歲提到17歲,設計了她和普洛克托之間的曖昧關系,使他們倆和伊麗莎白之間形成了一個三角關系。毫無疑問,這一關系的設置大大強化了劇作的戲劇性和情節性。
1981年9月,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將這出戲搬上中國舞臺,由著名導演黃佐臨親自執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周豹娣)
上一篇:《莫扎特與沙萊里·[俄國]普希金》作品提要|作品選錄|賞析
下一篇:《薩瓦納灣·[法國]杜拉斯》作品提要|作品選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