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文學·加·加西亞·馬爾克斯·家長的沒落》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見“百年孤獨” 條)
內容概要 周末,成群的兀鷲在總統府上空盤旋,有的竟從陽臺飛進內室。耕牛在屋子里大搖大擺,肆無忌憚地踩破地毯,糟踏家什。在一間密室里,共和國總統尼卡諾爾趴在地上,頭枕右臂,死了。他的衛隊丟盔棄甲,狼狽潰逃。院子里,車輛上結滿蜘蛛網,玫瑰樹上覆蓋塵土。到處是雞屎、牛糞、人尿,臭氣熏天。盡管總統的尸體被兀鷲啄得稀爛,但誰也不相信真的是他,因為他已經假死過一次,人們不愿再上當受騙了。事情是這樣的: 他有一個死心塌地的替身,名叫帕特里西奧·阿拉貢內斯,除了手掌上的壽紋沒有他長以外,跟他長得一模一樣,即使他的情婦們也分辨不清。這家伙曾經幫助他安度了六次政變,竭盡犬馬之勞; 但他仍不放心,要阿拉貢內斯和他同碗吃飯,萬一餐中下毒,他們倆就同歸于盡,誰也得不到便宜。有一天,阿拉貢內斯突然被有毒的爆炸炸傷,一命歸陰。為了造成他自己在睡夢中死去的假象,尼卡諾爾給阿拉貢內斯換上他的衣服,擺成他平時睡覺的姿勢。這么一來,人們還真以為暴君嗚呼哀哉了?!八烙崱眰鏖_,教堂立即敲起喪鐘,人們在百年沉寂中清醒過來,蜂擁到總統府來吊唁。老奸巨猾的尼卡諾爾藏身臥室,隔著門縫窺探動靜。人們被假象所迷惑,以為躺在棺材里的就是暴君本人。有人突然高呼:“就是他!”頓時,鑼鼓齊鳴,鞭炮聲大作,群情沸騰,吊唁變成了歡樂。群眾沖進總統府,打開棺材,拖出尸體,橫陳街頭。大家都沖它吐唾沫、潑屎尿。他的肖像在閱兵場當眾焚燒。他的情婦們牽著牛、扛著家具、捧著蜜罐,興高采烈地溜之大吉。甚至他的兒子們也敲著鍋碗瓢勺、舞著刀叉,又唱又叫:“爸爸死了,自由萬歲!”他不由得怒從心起,決計報復。他清除了圖謀不軌的危險分子,嚴懲了帶頭肇事的叛逆者; 對他效忠的人則一一論功行賞,提拔晉升。這個暴君權欲極大,性情陰郁,心地歹毒。據說,他不同凡響,身體一直民到100歲,150歲那年還第三次換了牙。他曾經讓人算過命,壽數在107歲到232歲之間。他的腳特別大,方正扁平,與身體不成比例;指甲已經石化,長得像鷹爪鐵鉤一般彎曲。他一生中和他的無數個情婦總共生了5000多個兒子,而且都是懷孕七個月就出生的,故名七月子。尼卡諾爾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父親,即使他母親本迪松·阿爾瓦拉多也搞不清楚到底哪個過路客人是他的親爸爸。本迪松·阿爾瓦拉多是個弄虛作假、騙取錢財的鳥販子,她常常把雛雞涂上顏色,當作夜鶯賣。她死后,暴君命令全國舉哀100天,誥封她為俗圣、護國至尊、神醫、鳥仙,又把她的誕辰定為國慶日。尼卡諾爾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他身邊總是圍著阿諛奉承的馬屁精和寡廉鮮恥的政客。他的政務公事極為簡單,不過就是讓人把這邊的門卸下來安到那邊去,然后再卸下來安回原處;讓鐘樓到2點的時候敲12下,以便使生命顯得更長一些;要不他就鉆到某一個情婦的房間里去發泄一通性欲——僅此而已。他還有一個親信,名叫羅德里戈·德阿吉拉爾,是國防部長、總統衛隊長、國家安全事務負責人和唯一被特許在打多米諾骨牌時可以贏他一盤的人。德阿吉拉爾雖然為他出生入死,赤膽忠心,但他仍心懷疑懼,怕遭暗算。某次尼卡諾爾遇刺,雖然未損皮肉,卻嚇得屁滾尿流。他疑心刺客受了德阿吉拉爾指使,于是不動聲色,伺機行事。三天之后,在3月1日保鏢節那天晚上,他照例接見他的私人衛隊,設宴犒賞。入席后,他請大家先喝開胃酒,然后宣布,只等德阿吉拉爾一到,就正式開宴。好不容易熬到12點鐘,門簾掀開了,通報德阿吉拉爾將軍駕到。只見將軍閣下平躺在銀托盤里,烤得焦黃,四周擺滿了萊花和桂枝,被送上餐桌。尼卡諾爾剛愎自用,但對他寵愛的正式夫人萊蒂西婭·納薩雷諾卻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萊蒂西婭原是個修女,是他看中后派人到牙買加搶來的。既然能當上第一夫人,萊蒂西婭也就半推半就,順勢同意了。他們倆在萊蒂西婭懷孕快滿七個月時秘密結婚。當晚,萊蒂西婭生下一個男孩,他立即宣布這個嬰兒是他唯一合法的兒子并授予少將軍銜。尼卡諾爾年邁昏聵,什么都得夫人指點。她教他背書讀報,甚至連左手舉叉、右手拿刀這樣起碼的進餐禮節也要由她親自訓練。他通過萊蒂西婭給部長們發指示、下命令,部長們又通過她上達下情。她成了他靈敏可靠的耳目、最高意圖的解釋人。為了博取萊蒂西婭的歡心,他給她不勝枚舉的親屬提供方便,撈取油水,讓他們霸占了鹽場、煙店、自來水公司,享受軍隊司令官們的各種特權。一天,萊蒂西婭戴上藍狐皮圍脖,帶著孩子,照例上市場采購,不料被60只專門捕捉藍狐的獵狗活活吃掉。暴君聞訊大怒,下令搜捕兇手。主謀者當場斃命,另外兩個幫兇被捕后判處五馬分尸酷刑。但尼卡諾爾余恨未消,立誓報仇,定要緝拿真正的兇手歸案。一個名叫何塞·伊格納西奧·薩恩斯·德拉巴拉的人,求見暴君,聲稱如能得到8億5千萬元的酬金,保證能在兩周之內叫兇手身首異處。他們剛剛拍板成交,就收到六顆人頭,以后又陸續收到918顆,每顆都附有一張詳細說明。德拉巴拉說,每六顆人頭要樹敵60人,60變600,6000,600萬乃至全國,只要不怕把他們斬盡殺絕,總能雪恨。從此,德拉巴拉深受尼卡諾爾信任,被視為心腹。這個大獨裁者橫征暴斂,窮奢極侈,把國家糟踏得不成樣子,百姓遭殃。他債臺高筑,但是國家已一無所有,無法償還外債。于是他竟把金雞納霜、煙草、橡膠、可可的專利權,山區鐵路、內河的航行權,地下資源的開采權,統統拱手讓給外國人。同時,他利用忠實爪牙德拉巴拉,建立情報網,向世界各個角落派遣特務,嚴密監視人民行動; 又設立刑訊室,殘酷鎮壓顛復活動。但是,暴君防不勝防,不久軍隊嘩變,三軍司令組成政府委員會。作為替罪羊,德拉巴拉被處死。新政府上臺后,同樣爭權奪利,貪圖富貴榮華,并未使他擺脫內外交困的窘境。于是,他宣布全國處于瘟疫狀態,封鎖港口,取消節假日,禁止哀樂哭喪。他授意部隊任意處置病人。被懷疑對政府不滿的人,不分青紅皂白,統統慘遭屠殺。死亡的數字達到了可怕的程度,尸體腐爛引起一場真正的瘟疫。外國占領軍全給瘟疫嚇跑了。臨走時,他們把住宅拆成塊塊,編上號碼,裝進箱子運走。他們把草原整個揭起來,像卷地毯似地卷走。他們還把大海分成塊塊,編上號拿走,把海中的生物、海風也統統帶走,只留下一片像月球表面一樣的荒原。尼卡諾爾四面楚歌,孤立無援。某晚12點鐘,他獨自走進密室,把房門閂上三道,鎖上三道,扣上三道,然后趴在地上,頭枕右臂; 只見死神正向他召喚。這時,這個專制的家長沒落的日子才真正到來。
作品鑒賞 《家長的沒落》從1968年動筆到1975年成書,歷時長達八年,所以被公眾譽為“盼望已久的作品”。小說面世后,再次轟動拉美和世界文壇。美國《時代》周刊推薦該書為1976年世界十大優秀著作之一。拉丁美洲有的文學評論家把它推崇為加西亞·馬爾克斯“又一部新的經典性著作”,認為“這部小說無論從結構還是語言來看,在拉美文學界以及作家本人的作品中,都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贊揚作者“是無與倫比的語言巨匠”。1990年9月,日本著名電影導演黑譯明與作家合作,著手把這部巨著搬上銀幕。以描繪暴君的專制統治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在拉丁美洲屢見不鮮。但加西亞·馬爾克斯認為,“描寫拉丁美洲獨裁者的長篇小說至今尚未問世”,至于危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的《總統先生》,“不能算數,它糟透了”。因此,作家大量閱讀獨裁者的傳記,力圖對拉丁美洲獨裁者,特別是加勒比地區的獨裁者作一個全面的概括,寫出“一部像樣的小說”來。的確,這部小說刻畫的獨裁者實際上是集兩個不同的歷史人物于一身: 一個出身農家的“考坷羅”(即軍事專制強人),像委內瑞拉軍事獨裁者戈梅斯那樣,他從拉丁美洲內戰的一片混亂中殺將出來,而在一段時間內,他還代表了要求民族安定團結的愿望; 另一個則是尼加拉瓜獨裁者索莫查式或多米尼加獨裁者特魯希略式的人物,也就是說,他原來是一個默默無聞、毫無才干的低級軍官,是靠美國海軍陸戰隊扶植上臺的。刻畫獨裁者是拉丁美洲文學有史以來一個永恒的主題,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實,而且還具育深刻的現實意義,何況,獨裁者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唯一有神話色彩的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向反動的社會制度作斗爭。我好比一頭急急忙忙沖進沙場的斗牛,隨時準備發起進攻。”加西亞·馬爾克斯確實身體力行。在他鋒利的筆下,一個陰險、虛偽、奸詐、殘忍、多疑、好色昏憒的暴君形象躍然紙上;但作家并非憑空虛構,而是以拉美的現實為依據的: 拉美的獨裁者,有的曾下令把全國的黑狗斬盡殺絕,因為據說他的一個政敵為了逃避暗殺和逮捕,竟變成了一條黑狗; 有的讓人把全國的路燈統統用紅紙包起來,說是可以防止麻風流行; 有的發明一種鐘擺,進食前先在食物上擺兩下,便可知道食物是否下過毒藥; 有的把他的國家當成一憧房子關起來,只許打開一扇窗戶遞送郵件; 有的讓人宣布自己的死訊,后來又突然復活……這種種荒誕不經、魔幻般的事情竟是拉丁美洲的歷史真實! 作家幾乎可以原封不動地寫進小說,就能令讀者感到神奇。難怪巴拿馬已故政治家托里霍斯將軍讀了《家長的沒落》之后對作家承認:“我們確實像你描寫的那樣?!北緯挥脭底謥肀硎靖髡碌拇涡?,也并不分章,只分六個自然大段,中間不分小段,最后一個自然大段也即一個長句竟達52頁。除了西班牙文一些詞匯必須標明的重音符號之外,只有逗號和句號,其他標點符號一概廢棄不用。全書句子還沒有直接引用語,只有間接引用語,人物的對話差不多都用間接引用語去介紹。每一個自然大段都引出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而且幾乎都是借這個人物之口來敘述介紹主人公尼卡諾爾總統的身世故事。小說用不同的敘述視點即“多人稱獨白”來串連銜接。而“多人稱獨白”不用文化身份,各種聲音笑貌迥異的人物都能出場亮相,讀者并不難于辨別,而且還跟歷史上發生的奇事相仿,起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在時間和地理方面,作家也打破了束縛。如寫獨裁者打開一扇朝著大海的窗戶,看到哥倫布的三艘三桅輕快帆船正停靠在美國海軍陸戰隊遺棄的裝甲艦旁邊。這就牽涉到兩個歷史事件:哥倫布到達美洲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作家把發生在不同時期內的歷史事件糅合在一起了。獨裁者的所在國是一個加勒比地區的國家,作家把那個地區的風土人情都概括了進去:巴蘭基利亞的妓院、卡塔赫納海港小酒店、滿載妓女去阿魯巴島的縱帆船、巴拿馬商業區的街道,等等。這種時空的轉換和濃縮,實際上令讀者仿佛感到重溫了一堂高度概括和精練的史地課。加西亞·馬爾克斯小說創作的成書原因,往往是基于他一個目睹的形象,形象的取舍選擇,又常常是小說的成敗關鍵。《家長的沒落》基于的是一個非常衰老的獨裁者形象,他衰老得令人難以想象,孤零零地呆在一座母牛到處亂闖的宮殿里。據此,作家決定了全書的框架結構、情節、人物、句法乃至篇幅。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成功之道。
上一篇:《德國文學·克里斯塔·沃爾夫·分裂的天空》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西班牙文學·卡·何·塞拉·蜂房》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