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薇的婚事》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印度古吉拉特語作家伯代爾(1912— )的長篇小說。小說生動地描繪印度西北邊境古吉拉特邦山區少數民族特別是低種姓人民的生活境遇,通過姬薇遭受封建禮教和社會陋習迫害的悲劇,揭示當代印度社會矛盾的一個側面,表達對不合理制度和傳統習俗的強烈控訴。同時,贊頌姬薇和甘吉之間矢志不渝的愛情。在一次廟會上,年青貌美的姬薇姑娘和青年農民甘吉一見鐘情,真誠相愛。由于種姓不同,教族戒規和社會習俗不允許他們結合,而甘吉為了贍養殘廢的兄長一家,不敢冒沖破教規帶來的危險,忍痛犧牲愛情。為了達到與甘吉朝夕相見的目的,姬薇同意嫁給甘吉村中的理發匠突利亞。突利亞相貌丑陋,心胸狹窄,懷疑姬薇與甘吉有私,百般虐待姬薇。一對心心相印、純潔無瑕的戀人承受著巨大的內心痛苦。甘吉為了姬薇的安寧,也為了躲避嫌疑,出外謀生。可狠心的突利亞毫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折磨姬薇,姬薇有苦難言,決定服毒自盡。突利亞誤食姬薇烙好的毒餅身亡,姬薇蒙受毒殺丈夫的不白之冤,精神失常后淪為乞丐。甘吉聞訊歸來,痛苦至極,終于沖破一切阻力,排除眾人非議,帶著姬薇,告別親友,離開家鄉,去尋找新的生活。
姬薇是善良、正直、勇敢、勤勞的印度農村婦女的典型。她熱烈地追求自由、純潔的愛情,敢于沖破封建禮教和種姓制度的束縛,無視隨時襲來的流言蜚語的詆毀。她理解心愛的戀人難言的苦衷,默默地承受精神的重壓和生活的折磨,唯一的希望和快慰就是戀人心中有自己的位置。甘吉是純樸、無私、善良、熱情的青年,滿懷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內心充滿矛盾,他熱烈地愛著姬薇,卻不敢違反教族戒律,不忘贍養兄長一家的責任;為了姬薇的幸福,他強忍巨大的痛苦,有意躲避她,毅然離開她,卻又時刻懷念著她。在他身上體現了傳統觀念、道德責任感與覺醒的、追求自由幸福的新觀念的激烈沖突,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
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描繪印度西北邊境山區的自然風光和當地農民近乎原始宗法制社會的平靜生活,地方色彩濃重;作品出色地運用烘托手法,以自然景物襯托人物心情,早春的和風、疊翠的云彩,襯托戀人的初遇和鐘情,茫茫的暮色、沉沉的黑夜,襯托人物內心的沉重和壓抑,夏日的朝陽、皎潔的明月,則襯托人物的自由與歡欣;作品通過心理描寫揭示人物性格,表達人物的情感,姬薇的純真執著,甘吉的光明磊落,突利亞的卑微猥瑣,都通過心理活動展示出來,顯得鮮明突出,有血有肉。作品沒有正面表現沉重的階級壓迫和重大的社會矛盾,反映的生活面較窄。
上一篇:《好兵帥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寶島》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