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學·奧莉阿娜·法拉奇·男子漢》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奧莉阿娜·法拉奇,意大利當代著名記者和女作家。1930年6月29日生于意大利名城佛羅倫薩。她16歲時便開始創作。很快就以自己敏捷的思維和出眾的才華在新聞界和文學界嶄露頭角。法拉奇是一個多產的作家。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有名人采訪記、報道文學、散文、小說等。其中最重要的有《討厭鬼》 (1963)、《假如太陽隕落》 (1965)、《對歷史的采訪》 (1974) 、《給一個從未出世的孩子的信》(1975)。她的所有作品都已被譯成英文和法文,有的譯本竟多達二十來種。她的訪問記和小說曾多次獲得意大利和歐美各國頒發的新聞獎和文學獎。所以,她既是意大利人民所熟悉的記者,又是在歐美文壇上享有盛譽的作家。為表彰她在文學上的突出貢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授予她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80年8月,她還曾應邀來中國訪問。《男子漢》 (1979)被公認為是法拉奇的代表作品。這本書初版于1979年7月,而到了9月份便已出了第七版。這部作品還榮獲了同年度的維阿雷焦獎。該書在意大利已經印行了150萬冊,是意大利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書。這部優秀作品也震動了歐美文壇。小說在意大利尚未出版,就有許多國家先后購買了它的翻譯出版權。現在,這部小說已經有了美國、南斯拉夫、西班牙、西德、荷蘭、瑞典、挪威、丹麥、希臘等兒個國家的譯本。此外,還有一些國家的譯本也將陸續問世。本書在美國讀者中引起了較大的轟動。三個半月內再版五次,有關評論文章達上萬篇。
內容概要 這是一個孤身奮斗、受排擠、忍欺凌、不被人們所理解的英雄的故事。這是一個拒絕向教會、恫嚇、時尚、思想教條和形形色色的絕對原則屈服的男子漢的故事。這是一個渴求自由的男子漢的故事。這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不聽天由命、有獨立思想并因此而被人們殺害的男子漢的悲劇。我佇立在你的靈柩前,透過水晶棺注視著你那大理石雕像一般的身軀,注視著浮現在你唇邊的那個充滿痛苦和略帶諷刺的微笑。沒有指針的時鐘標志著記憶的行程,長眠在地下的你是我唯一可以傾訴衷腸的人。下面我要講述的,就是你的故事。你——亞歷山大·帕納古里斯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要炸死希臘軍政府的獨裁者喬治·帕帕多普洛斯。在實施這一計劃的前一天夜里,你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只海鷗落入大海后被無數的魚咬傷而沉入海底。雖然對你來講,夢見魚,一向是個不吉利的預兆,但你還是準時來到預定地點,等待那一時刻的到來。由摩托車、小汽車、吉普車、救護車、無線電聯絡車組成的龐大車隊開過來了。帕帕多普洛斯乘坐的那輛林肯牌黑色轎車就在車輛的中間。你的腦子用電子計算機的速度開始工作,迅速而準確地計算著那輛黑色轎車開上小橋的時間。橋上,有你埋設的地雷。汽車開過來了,地雷炸響了。然而,希望的事情并沒有發生。你的計劃失敗了。由于沒能及時撤離,你落入了警察的魔掌。在兩個半月之久的時間里,為了弄清你的身份、你的動機、你的組織等等,他們一刻也沒停留地折磨和摧殘你的身體和精神。他們用鋼鞭抽打你的身體,用毯子堵住你的鼻子和嘴,用鋼針扎進你的尿道,用煙頭和打火機灼燒你的身體。你的左腳被打殘了,腕骨和掌骨脫開了,身上連一根完整的肋骨也沒有了。盡管你無數次地昏死過去,但你始終沒有吐露一個字。在法庭上,你義正詞嚴地闡述了自己對暴力、對政治謀殺的態度。你指出,在一個有議會自由、有公民言論自由、有組織反對派自由的國家里,謀殺和暴力是應受到譴責的。但是,在一個用暴力進行強權統治、用暴力去鎮壓人民的言論和反抗的國家里,謀殺和暴力就不可避免。你的慷慨陳詞的申訴,你所例舉的大量的自身遭受摧殘的證據,把法庭變成了對軍事獨裁者的審判所。然而,殘忍的軍事審判庭并不理睬你所講述的一切。他們仍然以圖謀顛覆國家罪而判處你死刑。對此,你不屑一顧,甚至連眼皮也沒眨一下,臉色也沒變,只是做出了一個嘲弄式的微笑。他們把你押上了艾吉納島,那里是你的刑場。在執刑前,他們給你送來了一張赦免申請書,被你平靜地拒絕了。因為你不愿向一個軍事獨裁者乞求饒命,好讓他們利用你向全世界大肆宣傳。凌晨5點30分,你生命的最后時刻到來了。但不知為什么,行刑隊沒有來。到了6點,他們還沒有來。這樣,一直到了8點鐘,行刑隊一直沒有露面。于是,你又活了二十四小時,痛苦地等待著下一個黎明。然而直到第二天上午9點鐘,行刑隊依然沒來。來的是一位軍官,他再次要求你在赦免申請書上簽字,又被你嚴辭拒絕了。第二天下午。行刑隊終于出現了。但是,他們沒有對你執行槍決,而是把你押往一座叫波亞蒂的軍事監獄。牢房又窄又小,死一般沉寂。除了馬桶什么也沒有。沒有手表,不知道時間。沒有日歷,不知道日期。沒有人回答你的問題或者跟你說半句話。你堅持絕食,直到昏迷不醒。這時,整個歐洲都在談論著你。你已經成了一種象征,你的名字掛在所有人的嘴邊。正是迫于輿論的壓力,你被緩刑三年。在這幾年中,你曾經奇跡般地越獄出逃,但很快又被抓了回來。你仍不灰心,繼續進行越獄的嘗試,但兩次越獄卻都在即將成功時遭到了失敗。為了防止你再次出逃,他們專門為你設計了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墳墓狀牢房。里面看不見太陽,看不見天空。你形單影只,孤獨無伴,還沒有死便被活埋了。在5年的歲月中,你除了看守之外,所接觸到的生命只有一只蟑螂和136只螞蟻。1973年8月21日,你被特赦出獄,恢復了自由。但你感到沮喪,因為你不想接受敵人的施舍。第二天,我終于同爾這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相見了。出獄后,你雖然沒有放棄斗爭的勇氣和信念,但仍未能擺脫敵人的監視。你曾幻想用個人的力量組織一個戰斗隊,以改變目前的局面。可是,沒有人肯跟你去冒這個風險。因為你不屬于任何一個政黨,你沒有后臺。你既不崇尚資本主義,也不崇尚馬克思主義。只有蒲魯東、柏拉圖和加謬的學說能合你的胃口。我們結合了。過了能多過一些幸福的日子,我們費盡了周折才到了意大利的羅馬。然而,我們的住所又被安上了竊聽器,時時處處都有人跟蹤監視我們。塞浦路斯發生政變后,希臘軍人政府為了避免與土耳其作戰,把政權讓給了平民。但軍權仍把持在他們手中。你立即返回了希臘。在議會選舉中,你靠著別人剩余的選票,當上了一個不體面的議員。你在議會里向那些脫了軍裝的獨裁者所進行的斗爭,使他們對你恨之入骨。又由于你要在《新聞報》上發表那些不利于獨裁者的秘密文件,所以,他們揚言要叫你死無完尸。1976年5月1日夜,你駕駛的小車遭到了兩輛車的夾擊,你的心臟和身軀裂成了碎塊。而為政府效勞的司法部門卻把這次謀殺當作一次普通的車禍草草處理了。你去了,你是不愿俯首聽命的人,是不能被人們理解的人。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人,生活就不會有任何意義。總有一天會出現一粒微小的種子,會綻開一朵美麗的鮮花,這將是獲得解放的一天,有意義的一天。
作品鑒賞 這是一部有著很強的紀實性和傳記性的作品。小說的主人公亞歷山大·帕納古里斯確有其人。他是抵抗運動的發起者和領導者之一。1967年8月,在一次襲擊希臘軍人政權總統帕帕多普洛斯的行動中被捕。在獄中,他受盡了酷刑,最后被判處死刑,但沒有立即執行。1973年,他被特赦出獄。兩天后,法拉奇前往雅典對他進行采訪,隨即與他結為生活伴侶。1976年5月1日夜,刺客制造一起車禍,殺害了帕納古里斯。由于記者職業的影響,使法拉奇特別善于觀察身邊所發生的一切。因而她的作品充滿了寫實風格,她的創作也大都帶有現實主義的特色。也正是由于記者的敏感的政治嗅覺,使法拉奇非常善于以重大的政治事件作為創作的題材。因而她的作品往往在一個政治事件剛剛結束不久就迅速問世,對當今社會有最為直接的影響。《男子漢》就很能代表法拉奇的創作風格。小說以主人公亞歷山大·帕納古里斯的斗爭經歷為線索,描寫了20世紀70年代希臘人民為反對軍人獨裁政權所進行的艱苦斗爭,為讀者展示了發生在希臘國度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由于這部作品完全以帕納古里斯的傳奇性經歷為題材,所以,它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當代生活中曾經存在和發生過的真人真事。因而,使這部長篇佳作別具一格,有著大大高于其他許多作品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它就象一面鏡子,鮮明、生動而又真實地映照出了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在重大的政治事件的背景上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是法拉奇創作的一大特色。在《男子漢》中,法拉奇在描寫帕納古里斯的坎坷生涯的同時,成功地穿插描寫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象希臘軍人政府的強權專治、對軍人獨裁者帕帕多普洛斯的刺殺、世界輿論對帕納古里斯的聲援、希臘軍政府為掩飾局面所下發的大赦令、塞浦路斯政變、希臘政府換湯不換藥的議會選舉、謀殺帕納古里斯等等。小說對希臘政治歷史事件的真實描寫為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創造了有力的氛圍,提供了典型的環境。從而使主人公作為反叛戰士的性格更加鮮明、突出。同時,也正是這些紛紜復雜的歷史事件構成了主人公苦苦掙扎的矛盾漩渦,從而使主人公在同邪惡勢力的斗爭中始終如一、視死如歸的昂揚斗志和非凡的工作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作為一個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作家,法拉奇對帕納古里斯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身為帕納古里斯在生活和事業上的伴侶,法拉奇并沒有因個人的情感而放棄她的現實主義原則。所以,在塑造帕納古里斯這一形象的過程中,她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主人公英雄行為的渲染上,而是對人物的內心世界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從而使主人公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了堅實的生活土壤,顯得真買可信。帕納古里斯是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的形象,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對軍人獨裁政權的斗爭信念、對自己的信仰的追求,以及在遭受了難以形容的非人折磨后仍不屈服的精神,都表現出了他作為一個抵抗運動戰士的優秀品質。然而,他的性格又時時處于矛盾之中。他憎恨邪惡,卻又主張寬容。不怕犧牲,卻又留戀生活。渴望勝利,卻崇拜死亡。面對死刑的判決,他報之一笑。即使已預感到死亡的來臨,卻還迎著死神走去。在小說的前半部分,作者著重描寫了他的勇敢、他的堅強、他的視死如歸。而隨著小說情節的進展,他性格中的另一個方面,即他的固執己見、他的孤傲不馴、他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無政府主義的傾向等便一一顯露出來。使人覺得他不是神,而是一個同樣有缺點、有錯誤的活生生的人。
小說從始至終以作者向主人公講話的形式寫成,有著獨特的第二人稱小說的特色。此外,小說在描述歷史事件、刻畫人物形象、抒發情懷時,飽含深情,文筆流暢,富于哲理,對讀者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尼加拉瓜文學·塞·拉米雷斯·神靈的懲罰》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美國文學·威廉·斯泰倫·蘇菲的選擇》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