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莎士比亞《你的愛使我那么富有》愛情詩鑒賞
〔英國〕 莎士比亞
當我受盡命運和人們的白眼,
暗暗地哀悼自己的身世飄零,
徒用呼吁去干擾聾聵的昊天,
顧盼著身影,詛咒自己的生辰,
愿我和另一個一樣富于希望,
面貌相似,又和他一樣廣交游,
希求這人的淵博,那人的內行,
最賞心的樂事覺得最不對頭;
可是,當我正要這樣看輕自己,
忽然想起了你,于是我的精神,
便像云雀破曉從陰霾的大地
振翮上升,高唱著圣歌在天門:
一想起你的愛使我那么富有,
和帝王換位我也不屑于屈就。
(梁宗岱 譯)
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詩人和戲劇家。他出身于艾汶河畔斯特拉福市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家運中落后來到倫敦,先在劇團做雜工、做演員,后來從事劇本創作,著有喜劇,歷史劇、悲劇37部,成為當時英國最杰出的戲劇家。與此同時,莎士比亞也寫詩,著有兩部長詩、154首十四行詩和其他一些雜詩。他在詩歌方面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十四行詩被人們認為是當時英國最美、最優秀的抒情詩。
十四行詩最初盛行文藝復興初期的意大利,后來風靡全歐。伊利莎白時代的英國詩人也愛寫十四行詩,不過在結構和韻式上與意大利十四行詩有所不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最初由出版商未經本人同意于1609年出版。據歷代學者研究,其中第1—126首是獻給一位少年朋友的,第127—152首先寫他與一位黑膚姑娘的愛情故事的,最后兩首是獨立成篇的。其實,我們不必拘泥于詩中描寫對象的性別的考據。不管是前一部分還是后一部分都有許多優美的愛情詩。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結構一般是每首詩分為四段,前三段實際是三首四行詩,最后兩行自成一聯。前三段從起始到鋪陳,寫出詩的基本內容,最后兩行畫龍點睛,以精彩的結語收攏全篇。其韻式一般為abab,cdcd,efef,gg。莎士比亞原作并無標題,一般以初版的排列次序命名。這里所用的標題是筆者所加。
《你的愛使我那么富有》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29首,也是經常被選家們采用的一首。它之所以這樣倍受重視,就因為它表現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一個基本思想: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是愛;愛情的價值超過一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一些人文主義者,反對封建的宗教的偏見,把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看作自己的理想。在他們看來,青年人之間那種誠摯、純潔的愛情和友誼,正是這種理想的人際關系的體現;愛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可以消除人間的偏見和仇恨,引導人們走向和諧。所以,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盡情地謳歌愛情,謳歌友誼,熱切地盼望著人間和諧的美好未來得以實現。這也是貫穿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一根紅線。
本詩按照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結構的一般模式,自然地分為四個層次。1—4句是第一個層次。詩中的“我”是一個出身貧寒,社會地位低下,因而在生活中遭受過種種磨難的人。詩篇就從他感慨自己不幸的身世寫起。命運對他毫不照顧,人們也瞧不起他,投之以白眼。在這樣不幸的人生面前,他只能暗自傷懷,獨吊孤影。第三句的情緒趨于激烈,由傷懷而轉向呼號。他曾呼天搶地地向蒼天求救,但是老天爺耳聾眼瞎,向它呼救純屬徒勞。第四句,由呼救轉為詛咒。他痛恨,恨自己時運不好。這四句,把一個在生活中走投無路的人的種種情緒和表現,寫得活靈活現。他真是不幸到了極點,求生無路,求告無門,已經到了絕望的境地。
第二個層次,即第5—8句,是前四行詩的深化。絕望中的“我”,轉入了一種幻想,他但愿自己能成為另外一種人,像某些人那樣富于希望。但愿自己有他那樣的面貌,像他那樣的博學多才,像他那樣地廣交朋友,享有友情的溫暖。詩中所寫的這些美好品質,都是人文主義者對于一個完美的人的理想。當詩中的“我”以這些理想的高標準回頭來看看自己的時候,不但沒有產生樂觀的希望,反而自慚形穢而陷入到無望的境地,連原來自以為最得意的東西也變成了最不令人滿意的事情。如果說,第一個層次的四句詩,情緒的發展趨勢是向上的,由低沉而走向憤恨,那么,在第二個層次,情緒的趨勢是由上而下,從幻想走到了絕望。正是在這情緒的低谷,突然沖出了下面四句詩,也就是本詩的第三個層次。“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愛人想到自己擁有愛人的熱烈的愛情,這時,他的精神豁然開朗,于是,陰郁絕望、自怨自艾,自輕自賤的陰云頓時消失,一股幸福的暖流和興奮的情緒在他的胸中迅速升騰,使他變得無比振奮。詩中為寫好這種心情的變化,用了一個非常恰當又非常富有詩意的比喻:像云雀破曉從陰霾的大地振翮上升,高唱著圣歌在天門。這沖天而起的云雀是詩中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形象,它與那個倒霉的“我”形成鮮明的對比。它的出現一下子掃清了詩的前半部分那種低沉陰郁的氣氛,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
詩的最后兩句點明了主旨,同時又翻出新意。這兩句承接上文而來。“我”因窮困而不幸,因卑賤而潦倒,對于他來講,財產和地位應該是他最迫切需要的東西。但是“我”只想擁有愛情。擁有愛情的人,才最最富有,擁有愛情的人,連帝位都不屑一顧。這兩句把愛情勝過一切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氣度不凡。
全詩四個層次構成了一個“起承、轉合”的關系,前兩個層次為第三層次的突轉作了鋪墊,然后在第四個層次把對于愛情的價值的歌頌升華到新的高度。全詩的種種藝術手段都為突出財富地位微不足道,唯有愛情至高無尚的思想。
上一篇:〔日本〕野田宇太郎《仿佛遙遠的太陽》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俄—蘇〕蘇爾科夫《信》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