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天上謠》原文與賞析
李 賀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苔春。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天上謠》與 《夢天》具有類似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同是游仙詩一類。兩詩同是措寫詩人神游太虛所見的天上景色,用美妙的理想世界來反襯人間的丑惡,也同樣表達了詩人對那種世事無常、追求長生不老是徒勞無益的思想。但兩詩在寫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夢天》寫月宮景色和詩人從天上俯視塵寰的感受,都比較概括,而且兩部分各四句,分量相等。可說是一種宏觀的寫法。而《天上謠》則用了整整十句描摹天上景物,詳細具體,可說是一種微觀的寫法,而將詩人的世事變幻無常的思想,只用最后兩句來加以表達。比較起來,似乎 《天上謠》是對同一種構思的進一步闡釋,使之更為具體形象。
《天上謠》共12句分兩部分,前10句著力描寫天上仙境之美,以此來反襯人間社會的骯臟丑惡。首二句摹寫天河,想象出人意表。首句說天河夜間轉動,河中飄蕩著繁星。次句銀浦是李賀對天河的稱謂。又叫別浦(見《七夕》“別浦今朝暗”)。既然是天河,河中當然有水,行云飄浮水上,有如河里流水,流水有聲,自然聯想到天河里的云也應有聲,但它本來無聲,所以說天河 (銀浦) 里的云學水聲。乍看似荒誕,通過詩人入情入理的聯想,卻又合乎情理,在虛構中又有真實感。
以上二句寫的是仙境的自然背景,下面8句,通過神話傳說中的具體人物故事,分別描寫仙人的活動情景。先寫月宮里佩戴著香囊的仙女在采摘桂花,天上的丹桂又是常開不敗的。然后寫到傳說中的弄玉,她同丈夫蕭史乘鳳飛升的故事,寫這一對神仙伴侶住在鳳臺時的美滿生活。現在她 (弄玉) 卻坐在窗前,窗外梧桐樹上棲息著鳳鳥,依然是當年嬌小的雛鳳。一旁吹奏著的不是肖史,而是仙人王子喬(即王子晉),吹著帶有長長鵝管的笙,在那里驅使著神龍在煙霧迷漫中耕種仙草。在此詩人把不同來源的三個神話傳說 (弄玉蕭史的故事、王子喬的故事、群仙在方丈洲耕煙種草的故事結合成一幅神奇美妙的仙境畫圖。上面8句可說是對天上仙人活動的幾個特寫鏡頭。接著二句將鏡頭一轉,照下了一個女仙穿著鮮艷奪目的衣裙在青邱漫步,一邊采拾香花香草、一邊玩賞的畫面。收尾二句借仙人的眼,看到人間時光飛逝如迅馬奔馳,滄海里轉瞬又有塵土在飛揚 (亦滄海桑田之義)。
在具體寫法上,李賀每每馳騁他豐富的想象,把古代傳說中各個仙人的故事放在普通人間社會的生活現實中,而且不受原有傳說的限制,將不同來源的傳說雜揉在一起,使得這些神仙故事更加生動多彩。少女采摘鮮花來制作香囊,本是閨中習見的事,這里他卻讓仙妾 (即嫦娥) 在采月中的桂花來制作香囊,而桂花又是四季常開,永遠不謝的;弄玉與蕭史相愛,后跨鶴飛升; 王子喬好吹笙,這是兩篇各自獨立的人們熟知的神話,卷簾、耕田也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詩人把他們寫在一起,讓弄玉早上起來把北窗的簾子卷起,窗外棲息在梧桐樹上的鳳鳥依然嬌小,王子喬依然吹鵝管笙,但非單純自娛,而是指揮神龍在煙霧迷濛中耕種靈芝仙草;少女們穿紅著綠爭奇斗艷也是常見的事,詩人也隨手拈來,用著仙境中仙女們的點綴。這樣,便創造出了一幅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的神仙世界的畫卷。
李賀不僅想象豐富驚人,而且用詞造句常常出奇制勝不同凡響。比如篇首二句極寫天上銀河。天河本是太空中的一片星辰,屬于一種自然現象。遠望好似一條白練似的長河,故稱天河或銀河,并產生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美妙傳說。這是人們視覺感受的藝術想象。因此仰望天河群星移動、云彩飄浮,好似流水一般。但詩人并不就停留在這里,他進一步從河里的流水發出汩汩的響聲,而聯想到“銀浦”既然是一條河,河里飄動著的云也就會學著發出聲音來了。于是便從視覺的感受,引出了聽覺的感受,寫出了“銀浦流云學水聲”這樣的千古奇句來。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大秀宮》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經籍、寓言故事·夫婦盲目復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