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詹姆士·斯蒂芬斯《雛菊》愛情詩鑒賞
〔愛爾蘭〕 詹姆士·斯蒂芬斯
在清晨芬芳的蓓蕾中——哦,
微風下草波向遠方輕流,
在那生長著雛菊的野地里,
我看見我愛人在緩步漫游。
當我們快樂地漫游的時候,
我們不說話也沒有笑聲;
在清晨芬芳的蓓蕾中——哦,
我在愛人的兩頰上親了吻。
一只云雀離大地吟唱著飛升,
一只云雀從云端向下界歌鳴,
在這生長著雛菊的野地里,
我和她手挽著手地在漫行。
(屠岸 譯)
詹姆士·斯蒂芬斯(1880—1950年),愛爾蘭詩人和故事作家,曾積極參加了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其世界觀充滿矛盾,對人類社會既悲觀又抱有希望。1909年發表了第一部詩集《叛亂》,他的詩韻腳整齊,節奏感強,讀來鏗鏘悅耳,擅于用韻。
《雛菊》這首愛情詩描寫了戀人之間歡樂而甜美的情愛。讀罷全文,感覺清新、優美、朗朗上口,宛如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沁人心脾。詩人以輕柔、空靈的筆調描繪出一幅動人的良晨美景,借此來烘托詩人對愛人親切、纏綿的情懷。
詩文一開篇詩人就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美景:和煦的微風,開滿雛菊的田野,在詩人的筆下,連空氣都是甜蜜而芬芳的。在這良辰美景之中,詩人看見他心愛的姑娘在花叢中漫游,美的花朵與美麗的姑娘交相輝映,美的花、美的人,芬芳的花氣,與詩人純真而愛慕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動人的藝術畫面。
第二段,詩人來到姑娘身旁,“當我們快樂地漫游的時候,我們不說話也沒有笑聲”點染出一個“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環境,襯托出戀人間心領神會“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美好意境。然后詩人的筆很自然地一轉,由靜到動,“在清晨芬芳的蓓蕾中——哦,我在愛人的兩頰上親了吻。”用芬芳的蓓蕾,襯出親吻的甜蜜,這樣就將戀人間親昵,纏綿的感情直接呈現給讀者,讓我們從中體會出更多、更美好的情趣來。
第三段,以兩只云雀在藍天白云下彼此對吟開篇,抒寫了戀人間彼此傾慕、情投意合的心曲。在這種愛的氛圍中,這對對吟的云雀是天下有情人最好的寫照。藍天白云下的云雀在傾吐戀曲,那地上的人兒呢? 他們則是“在那生長著雛菊的野地里”“手攙著手地在漫行。”那么溫馨的畫面,至此,詩文戛然止住,留給讀者無窮無盡的遐想。
這首詩構思精巧雅致。全詩三個自然段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雛菊”這一線索,隨著戀人感情的加深,由“見”到“吻”到“攜手同游”,“雛菊”宛如一條生命的紐帶,通貫首尾,使詩人的情懷得以不斷的抒發。
詩人善于以景襯人,以景烘托人的感情。這種手法的運用,將詩人細膩輕柔情感表現得含蓄深婉又淋漓盡致,得到很好的抒發。
另外,全詩的語言也很清新華美,卻又不流于俗套。韻腳整齊綿密,節奏感強,可稱為是一首甜美、纖麗的詩文。
上一篇:〔日本〕伊勢《難波灘》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德國〕克斯特納《非浪漫的浪漫曲》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