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蔣士銓
橋影條條壓水懸,鳳山門外帶城偏。
一肩書劍殘冬路,猶檢寒衣索稅錢。
杭州自古是東南佳麗地,山川形勝,四時美景招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吟詠不已。這些詩詞名篇,表達了人們對杭州風光的由衷贊美之情,不過,也并不是所有文人墨客來到此地都會留下同樣美好的印象,作者于乾隆十二年曾來杭州,雖然是匆匆路過,但感覺并不好,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取道鳳山門進入杭州,首先看到的是城外環(huán)繞的河水及水上的座座橋梁。這些景物,并沒有引起作者絲毫的美感,“橋影條條壓水懸”與“風簾翠幕,珠簾畫橋”(柳永《望海潮》)的美麗描寫相比,顯得是如此突兀與新怪,這并不是作者審美意趣的偏離,故意標異立奇。而是傳達出作者的一種情緒。河水本自周流暢達,但橋枕河上,在作者眼中,卻給人以阻隔壓抑之感,這句關(guān)鍵在于一“壓”字,它在空間上造成一種強烈的負重感,一座座橋,遠近參差,連同水中倒影,猶如一道道障礙,懸在水上,壓入河中,令詩人心中感到梗阻不快。所以開首二句中的橋影流水,不過是一種意象,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深深烙印。
如果說此詩的前二句是寫乍入眼際的杭州風物,那么后二句是寫初次接觸的杭城人情。“一肩書劍殘冬路,猶檢寒衣索稅錢。”這座“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華名城,人情卻是如此之薄,在荒疏的殘冬景色中,詩人風塵仆仆來到鳳山門,然首先遇到的是守城關(guān)吏的擋駕,他們吆五喝六,向作者索要賣路錢,而詩人所有,不過肩挑之書、劍而已,但關(guān)吏不肯通融,竟然要他解開寒衣搜身。一介貧寒書生在冷風中抖索,更遭此人格污辱,情何以堪!
作者這次客游來杭,本不是來賞玩西湖風景的,他于乾隆十二年秋闈中式,別母北上,赴京參加會試,擬在杭州作短暫停留,由于前程未卜,關(guān)山重重,詩人本無甚好心思。而眼前親歷,更油然而生仕途曲折、人生壓抑、世情如紙之感,所以,這首小詩的可注目之處,就不在于他寫景的蕭索逼仄,而在于其中沉重的人生體驗了。
上一篇:黃景仁《和仇麗亭(五首選一)》鑒賞
下一篇:曹元忠《漢武帝》詠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