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詞選講
陸 游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歷任夔州通判,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知嘉州?????????????????????????????????????????????????????????????????????????????????????????。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秘書監。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其詩數量宏富,風格多樣,要以豪蕩敷腴為特色。詞作安雅清贍,在蘇、秦之間。文章稟賦宏大,卓然成家。有《劍南詩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放翁詞》一卷等。今人夏承燾、吳熊和有《放翁詞編年箋注》。
釵 頭 鳳
【題解】
《釵頭鳳》,原名《擷芳詞》。《欽定詞譜》卷十記陸游改為《釵頭鳳》。周密《齊東野語》卷一《放翁鐘情前室》:“陸務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于其母夫人為姑侄。伉儷相得,而弗獲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絕之,則為別館,時時往焉。姑知而掩之,雖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隱,竟絕之,亦人倫之變也。唐后改適同郡宗子士程,嘗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肴。翁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云(詞略),實紹興乙亥歲也。”清人有指其為附會者。今人夏承燾、吳熊和亦以為此詞乃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五年(1178)寓居成都時冶游之作,與唐婉事無關。
紅酥手[1],黃縢酒[2],滿城春色宮墻柳[3]。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4],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5]。桃花落,閑池閣,山盟[6]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7]。
(《放翁詞編年箋注》)
【注釋】
[1] 紅酥手:紅潤而細膩光滑的手。
[2] 黃縢酒:也叫黃封酒,是宋朝時的官酒,用黃紙或黃絹封口。縢:封閉。
[3] “滿城”句:滿城蕩漾著春天的景色,宮墻里也搖曳著綠柳。宮墻:紹興曾經是越王宮殿所在之處,宋高宗建炎四年到紹興元年曾以此為行都,因此有宮墻之稱。
[4] 離索:離散,離群索居。
[5] 浥:濕。鮫綃:鮫人用生絲織成的薄紗。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南海出鮫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余金,以為服,入水不濡。”后用為手帕之別稱。
[6] 山盟:指山為盟,即山盟海誓。
[7] 莫:重復兩次,表示無可奈何,詩人只能作罷。唐司空圖《耐辱居士歌》:“咄!諾!休休休,莫莫莫!”
卜 算 子
詠 梅
【題解】
此詞為詠物言志之作,以梅花為風雨摧折、群芳妒忌、零落成泥而馨香不改的形象,寄寓自己孤高堅韌的勁節。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1]。已是黃昏獨自愁,更 著[2]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3]。
(《放翁詞編年箋注》)
【注釋】
[1] 無主:沒有人疼愛。
[2] 著:遇到,遭遇。
[3] “零落”句:梅花落地成泥作塵而消失,只有香氣依然在。表現了梅花的高潔、不入流俗的品格。此處化用白居易《惜牡丹花》:“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王安石《北陂杏花》:“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詠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勁節,皆能顯出。
【學生佳作賞析】
如故幽香
——陸游《卜算子·詠梅》賞析
陸游的詞安雅清贍,風格多樣,若論詞的情感之濃烈,《釵頭鳳》必勝之一籌,但論寄寓之勁節,我更喜歡這首短小精悍的《卜算子》?????????????????????????????????????????????????????????????????????????????????????????。詞作不長,卻句句都值得品味。“寂寞”“無主”“獨自愁”“風和雨”,一連串的凄清傷人的描寫,后接“只有香如故”,成就了這首絕唱。
上片將一斷橋邊寂寞開放、無人欣賞的梅花呈現出來。“已是黃昏獨自愁”,梅花獨自佇立在夜幕里,一副冷落凄清的場景映入眼簾,毫不修飾。“更著風和雨”,本以為寂寞已足矣,一場(或許不止一場)風雨裹挾而來,這本不是花所愿意的生活,沒有游人,沒有陽光明媚烘托的笑臉。
下片又繼續寫梅花的遭遇,在屬于萬花的春天里,梅花也留得一寸春光,綻放,迎接自己的夢想。群芳妒忌了,是因為那絕倫的清香、脫俗的淡雅讓庸俗自慚形穢。梅花也知道不斷零落的殘花會被碾碎化作泥土,歸為虛無,“只有香如故”一句點明梅花的志向,對種種境遇的反駁。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惜牡丹花》白居易)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北陂杏花》王安石)
多少花朵零落于塵,但哪朵能如梅花一般,入塵卻不骯臟,化土卻不流俗。字字樸實無華,如侃侃敘事一般,和盤托出,從梅花的生長、開花到最終零落成泥。這驛外無人在意的角落里的故事,傷感卻不消極,高潔而不世俗的梅花形象,也就是詞人崇尚的孤高堅韌的勁節,飽含著詞人對高風亮節的寄寓。
一首詞,不是靠工整、韻律、辭藻就可以成為佳作,也不是每個人讀詞會有同樣的感觸,人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好詞、好文。《卜算子》于我正是一首觸及心靈的佳作。我們都有各自的記憶,關于經歷,關于夢想。也許是兒時斷線逃走的風箏,也許是某個場景,某段時間,某個人,某件事。難以忘懷甚至無法自拔的心緒。但此時你不需要多么華麗的辭藻來訴說,來領悟,來感觸,來像詩人般抒發自己的感傷,只需要將這簡單的詞映入腦海,一枝梅花就足以告訴你風雨中你需要的是什么。《卜算子》就是這樣的一首詞。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言:“此首詠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勁節,皆能寫出。”(《唐宋詞簡釋》)
(王志康 20120981 2012級車輛5班)
【簡評】
“我們都有各自的記憶”,“只需要將這簡單的詞映入腦海,一枝梅花就足以告訴你風雨中你需要的是什么”。佳作之能引起讀者共鳴,無非如此。
因為愛情
——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賞析
古往今來,被文人雅士歌頌最多的便是愛情。初識之美,相戀之情,分別之痛,錯過之惜,無一不被文人作為素材。在眾多的愛情詞中,我尤愛陸游的《釵頭鳳》,不為華麗的句子,只為真實的感情。
作為宋代的著名文人,陸游一生作品無數,但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我認為《釵頭鳳》是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愛情之美,在于讓人體會世間最真最美的感情,一次心動,一個微笑,一次牽手。而愛情之痛又在于不能相守一生、相伴到老。陸游和唐婉,伉儷情深,卻抵不過母親的阻攔,現實打敗愛情,無奈分離。經年之后,于沈園再相逢,羅敷有夫,有情人終不能相守。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每看到這一句,我就會陷入詞人的傷感情緒中。美人好酒,美景相伴,卻不能相守。想象他們以前也曾這樣,在春色美景中,院里小坐,唐婉倒酒,美人淺笑低語,同論詩詞歌賦,無限溫情。與今日對比,相逢不能相守,更添無數傷感。于小院春景中,再逢昔日戀人,驚覺戀人空瘦,仿似淚痕猶在,感嘆山盟海誓似記憶猶新,而人卻一去不返,相伴相守無望。全詞之中,最能表現詞人感情的還是那幾個疊字:錯,錯,錯!莫,莫,莫!對戀人的疼惜之情,與戀人分別的后悔之情躍然紙上。突然想到蘇軾的《江城子》,覺得這兩首詞異曲同工,都把對昔日戀人的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愛到極致,痛到極致,無需華麗的言辭,工整的句子,只需尋常幾個詞、幾句話,感情已力透紙背,無須贅述,后悔憐惜已躍然紙上。
據說,在唐婉死后,陸游看到墓碑上的字很難過,心愛之人已去,連在她墓碑上留名,為她立碑的資格都沒有,生不屬于他,死亦與他無關。
或許,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陸游是咎由自取。但今天,在這里,就詞而言,我們不論對錯,只論愛情,只嘆錯過。《釵頭鳳》,一首詞,四句話,講述了一段情,感動了無數人。為錯過惋惜,為失去難過,為放手后悔,為伊人憔悴。所有的感傷、無奈、憐惜、懊悔,只用四句話已渲染得濃烈攝人。不是這四句話有多華美,而是藏在其中淺顯易懂的真摯愛情。
古來愛情詞,偏愛《釵頭鳳》。一段錯過的愛情,一曲悲婉的戀歌。或許愛情之美也包括這其中的錯過與分離,否則我們怎么會在這首詞中又見愛情,又期待愛情,又被愛情感動?他們的愛情固然不夠圓滿,甚至有些凄婉,令人感嘆傷懷,但處在這種時代,正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為現實所困,無奈放棄不能相守,這不是任何一方的錯,不是不夠堅定,而是愛得太深,現實又太殘酷?????????????????????????????????????????????????????????????????????????????????????????。
分別之后的戀人,再次相遇,使君有婦,羅敷有夫,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憐惜愛人的身體,擔心愛人的境況,懊悔當初的分離。錯、錯、錯!莫、莫、莫!六個字,講述了一段情!或許這不圓滿,但在詞中,會讓你又傷愛情,又相信愛情!而所有這一切,又都是因為愛情!
(楊磊 20114374 2011級德語1班)
【簡評】
“又傷愛情,又相信愛情”,其領悟何以獨特如此!
半夏半暖半流年,半秋半冷半生緣
——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賞析
初夏的驕陽在清晨的山巒嶄露頭角,晨起的微風夾雜著少許的微寒,日歷從四月的尾巴上悄悄溜走,五月的鳥鳴總在不經意間推開窗簾,銜來一句溫暖如初的文字,飄落了一春的花絮,醉倒了半季的似水流年。
趁著青春未荒,我還未老,去一次浙江紹興的沈園,去看看那堵承載了陸游永遠創傷的粉墻,慢慢吟誦一首纏綿悱惻的《釵頭鳳》。
無法想象,陸游當年在寫下這首詞時內心是怎樣的悲痛與蒼涼。一晃十年,繁花盛開的春日,在布局典雅的沈園里,遇到了這位因為自己的孝順而犧牲幸福的女子。但如今已物是人非,改嫁的已改嫁,另娶的已另娶。池塘邊柳叢下,遙見唐婉與趙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進食。隱隱看見唐婉低首蹙眉,有心無心地伸出玉手紅袖,與趙士程淺斟慢飲。似曾相識的場景,昨日情夢,今日癡怨盡繞心頭,感慨萬端,于是提筆在粉壁上題了一闋《釵頭鳳》。
上闋是以自己的口吻描寫的,意境很明顯地分成了兩層,前三句是由陸游目睹眼前宴飲的盛況而回憶起以前青春年華的他們花前月下,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短暫的幸福時光,反映了他們夫妻間的真摯感情。其中,“紅酥手”,用來形容女子的手紅潤細膩,不僅寫出了唐氏為詞人殷勤把盞時的美麗姿態,同時還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內心美)的作用。后四句,筆鋒一轉,以極為沉痛的語言和含蓄委婉的手法,講述了那場給自己和表妹帶來巨大不幸的婚姻悲劇。激憤的感情如潮水一下子沖破詞人心靈的閘門,無可遏止地宣泄下來。“東風惡”,一語雙關,既指春風吹殘花草,如吹落下文的“桃花”,又代指了封建禮教的惡勢力,暗喻婚姻被陸母硬生生拆散。“歡情薄”,表明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太過短暫,流露出了作者的不滿和憤恨。別后數年心境索漠,滿懷愁緒未嘗稍釋,而此恨既已鑄成,事實已無可挽回。“一杯愁緒,幾年離索”,悲痛地點明了在封建禮教殘酷的壓迫下,自己美滿的婚姻最終被拆散了。上片結尾用“錯、錯、錯”三字收束,這是錯過,還是過錯,這又是誰的錯?作者將滿腔的憤恨毫無保留地發泄了出來,以慘痛的事實對封建禮教進行了強烈控訴。
下闋改擬女子口吻,自然是寫唐氏泣訴別后相思之情:眼前風光依稀如舊,而人事已改。為思君消瘦憔悴,終日以淚洗面。任花開花落,已無意興再臨池閣之勝。當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雖欲托書通情,無奈礙于再嫁的處境,也只好猶夷而罷。結尾用三個疊字,“莫、莫、莫”,將悲苦的情愫推到了高潮,強烈地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悲痛絕望之情。
封建禮教摧毀了陸游的純真愛情,但它無法阻止陸游對愛情的向往和歌唱。面對嚴酷的現實,他無力回天,只能把一懷愁緒、一腔悲憤傾瀉在于事無補的詞中。一首《釵頭鳳》挽回不了陸游的愛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絕唱。時過境遷,沈園景色已異,只留二人相守半生惆悵。
“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夢/你像風來了又走/我心填滿了又空……”耳邊響起了那首熟悉的《半生緣》,心中蕩起半寒的思緒。或許,唐婉等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恨了一輩子……卻仍然感激上蒼,讓她有這個可等可怨可想可恨的人……
(黃婷 20133460 2013級材料1班)
【簡評】
文采斐然,且女性賞詞,常以詞中所涉女性之視角自居,“卻仍然感激上蒼,讓她有這個可等可怨可想可恨的人”,評論家很少會注意到這一層詞意。
上一篇:賀鑄詞選講《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研究鑒賞
下一篇:杜甫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