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客相逢只彈指
貫休
赤旃壇塔六七級,白菡萏[2]花三四株,
禪客相逢只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
《禪月集》卷二十一頁一二三上,禪門逸書初編第二冊
【白話新唱】
道的秘密是這么隱微卻也這么明顯
紅色的旃壇塔有六、七層
白色的荷花有三、四株
這樣不是說得很清楚了嗎?
難怪禪者相逢之時只是一彈指
就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份心情能有幾人知道呢?
【分析與鑒賞】
禪者表達不可說的禪的手法真是千變萬化,不論口語或肢體語言,都豐富異常,充滿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一棒、一喝、一彈指、一豎指、一揚手、一拍掌、一搖頭、一眨眼或者當胸一掌,都曾經在禪宗史上引領參禪人明心見性。
貫休說:“禪客相逢只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彈指是容易的,三歲小孩也能做得有模有樣;禪心是難體會的,學佛到老的人也未必親證。
禪者的機鋒轉語,純是應機而發,源起于內在的體驗,所以針對同一個問題,如“何謂祖師西來意?”乃能有層出不窮的應對。
后人如果沒有得到禪法的本質,卻學得各種禪的表現手法,就像背公式一樣,這個公案有六種回答方式,那個問題有七種應對手勢,那完了,禪死矣!
禪要教育人的無非是既能深入事理的核心,又能靈活應變。
相通于這個理趣,老子曾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這是貫通修行、參禪、待人處事、經營管理、面對人生困境,乃至統治天下的最高指導原則。
[1]本詩原題名《書石壁禪居屋壁》。
[2]菡萏:尚未開放的荷花。
上一篇:納蘭性德《滿江紅(問我何心)》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毗舍浮佛《罪福如幻起亦滅》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