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明湖·申涵光
女墻倒影下寒空,樹杪飛橋渡遠虹。
歷下人家十萬戶,秋來俱在雁聲中。
大明湖位于濟南城內,由百泉匯流而成,清涵廣陌、平湖如鏡,湖中綠荷千畝,周岸翠柳成蔭,風物秀美,歷來名家頗多題詠。
申涵光的這首詩是他《泛舟明湖》六首中的第二首,也是他較著名的詩作之一。
“女墻倒影下寒空”,開句便點染出一個“寒”字。浩渺如鏡的秋水中倒映著闊遠的寒空,在天水混一的蒼蒼茫茫中,一堤黛色的城墻凌空壓下。起句氣勢突兀,給人一種威壓的感覺。女墻,城上矮墻。舊時濟南的城墻瀕湖北岸,故能倒影湖中。
第二句作者將視線從湖中轉到岸上。秋來肅殺,黃葉落盡的柳梢枝端現出彎彎的石橋,遠遠望去似飛接天際的彩虹。按明末劉勅《歷乘》載:“環湖七橋,曰芙蓉,曰水面,曰湖西,曰北池,其三失名。”明湖水橋大多是有江南韻致的高背石拱橋。“飛”、“渡”二字不但活寫出橋的氣勢、神韻,使靜景平添動感,還為下句視角的轉換起到了巧妙的過渡作用。
彩虹雖美卻遙遠難即。前二句寫景,雖未出現作者的身影,讀者從詩中景物及視角的轉換,可以想見水天浩渺之際,孤坐在一葉扁舟中的詩人的寂寥、沉郁的心境。
“歷下人家十萬戶,秋來俱在雁聲中”。
濟南南面的千佛山又名歷山,所以濟南舊稱為歷下。“十萬”未必是確數,只是形容民人之多。
后兩句是作者從長空過雁引發出的意中之景。以寒秋鴻雁哀哀長鳴的聲音,渲染百姓饑寒交困的生活,語本《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寫人饑寒而不以直筆描寫,轉用禽鳴映襯其悲苦,則更見其哀。這兩句由自己客里郁悶、凄傷的感受推而廣之,由空中哀雁聯想到無數百姓饑寒流離的哀嚎之聲,表現出了其深切的同情和憂憤。
這首詩的特點之一是避開勝景常境,以冷峻、獨特的視角展開畫面。明湖泛舟被稱賞為濟南八大景觀之首。佛山倒影,荷香滿川,曾使李、杜嘆賞,引得曾鞏、遺山留連,留下諸多名句佳篇。而作者筆下卻是寒水城郭、遠橋枯柳、長空哀雁這些特定的肅殺之景。這既是詩人的眼中所見,又是他心中所感,在這里,寫景即是抒情。物境、心境融合在一起,雖然是通篇寫景,感情色彩卻非常強烈。
它的第二個特點是感情深厚真摯。詩人的所見所感不僅止于抒發自己的痛苦、感傷,而且由此憂及黎民百姓,對之流露出深切的悲憫與同情。后來詩人黃景仁“全家俱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之語即從此詩化出,但側重抒發的是個人孤憤,而作者在此則表達了發自肺腑的“窮年憂黎元”的濟世之志。雖未用一字抒情,卻寫出了白居易“安得大裘千萬丈,與君覆蓋洛陽城”的詩意,二者可謂異曲同工。
上一篇:陳恭尹《發舟寄湛用喈鐘裴仙湛天石》寄懷友人囑托家事
下一篇:王夫之《飛來船》寫湘江山水風景襯托恬淡閑適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