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風·式微》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①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躬②,胡為乎泥中!
【注釋】
今人普遍認為這是一首人們因不堪忍受繁重的勞役而表達怨憤的詩歌,出自《詩經》。邶(bèi):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式微:黃昏或曰天黑。式:作語助詞。微:(日光)衰微。
①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②躬:身體。
【大意】
天黑了,天黑了,為何還不回家?若非為了君主,怎會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何還不回家?若非為了君主,怎會還在泥漿中!
【賞析】
全詩共兩章,皆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天黑了就要回家,這在缺少燈火的古代,是人盡皆知的常識。而詩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天黑了卻仍然不回家,這到底是為何呢?
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所謂的“君”,君主的事情大如天,為了給他們以方便,詩人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非人處境、不公正的待遇使他們對統治者憤懣盈腔,然而卻終究無可奈何,只能繼續做事,與后來者分享其憤恨、無奈和對明知不會實現的自由和公平的奢望。
【拓展】
關于《式微》的解讀,歷來說法不一,還有一種說法將其解釋為表示歸隱之意,亦有人應和。唐代王維曾作《渭川田家》,詩中的“式微”即為歸隱之意。全詩如下: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上一篇:《車遙遙篇》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