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1別后,水邊紅袂2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3,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4、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5,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睛。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秦觀·八六子
完全讀懂名句
1、青驄:駿馬名,代指行人。2、紅袂:紅袖,代指女子。3、娉婷:姿態美好,指美人。4、怎奈向:即怎奈何。宋人方言,“向”字為語尾助詞。5、香減:香氣散了。喻失戀。
倚著危聳高亭。離恨如芳草綿綿,青翠茂密的草鏟盡了還會復生。回想起柳樹外青驄馬離別匆匆,流水邊紅袖女子分手依依,不禁感到悲愴痛楚、暗自心驚。
老天平白無故地讓我與佳人相識結緣。明月映著珠簾的夜晚,我們墮入美妙的夢境,領略春風似的柔意蜜情。有什么辦法呢?往日的歡娛早已隨著流水匆匆逝去;悅耳的琴聲斷了弦,天籟不再;翠綃巾帕上的香氣也消失殆盡。讓人怎禁受得住晚春時片片飛花的舞姿,蒙蒙殘雨籠罩住原本的晴空。我正愁緒滿懷,惱人的黃鶯又在耳邊啼叫起來。
名句的故事
宋朝文人似乎非常多情、常常談戀愛。秦觀就是其中的冠亞軍,他常常和歌妓們來往,并創作了大量的艷情詞,而這也成為政敵攻擊他的主要把柄。
某日,秦觀又遇見一位娉婷女子,兩人共度了許多月夜與春風,時時縈繞在秦觀心頭,難以消逝。但也不知道因為什么緣故,兩人分別了,這時,就是該寫詞的時候了。
詞人不但怪罪老天干嘛送他一個如此短暫的“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甚至連明明是很可愛、討喜的黃鶯兒都怪罪牽扯進去了。戀人的話總是非理性的,不過,運用很多外在事物來鋪陳自己的情感,是秦觀的拿手處。
秦觀對景物的觀察體驗很細膩,語言精致流麗,這首詞計算起來大約用了六七個對象,其中共有流水、素弦、翠綃、香減、飛花、殘雨,以及黃鸝。
歷久彌新說名句
如果沒有聽過原版秦觀的“夜月一簾幽夢”,也至少不會不知道愛情小說女王瓊瑤女士的《一簾幽夢》。“我有一簾幽夢,不知與誰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訴無人能懂。”“幽夢”配上“一簾”,夢確實變得更蕩漾奇幻,真不愧是深情才子秦觀所想得出來的詞句。
“簾子”一直就是古詩詞中重要的抒情意象,而簾子大多指的是佳人閨房里的簾子,不是大丈夫的。例如李白有一首《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又或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怨情》),水晶簾、珠簾,各式各樣材質的簾子,總是永遠伴隨著、保護著、阻隔著中國古代的女性。
而女詞人李清照則從稀疏的簾子向外望:“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小重山》)由此可見簾子對古代女性有多么重要,簾子幾乎是她們想象外在世界的媒介。簾內的人對簾外有想象,簾外的人則是對簾內充滿好奇。《紅樓夢》里林黛玉有詩云:“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行》)借由簾子,描述人與桃花的有趣關系。
后來,人們喜歡用“一簾”來形容各種如夢似幻的事物,例如“一簾秋色”、“一簾月光”、“一簾暮雨”等,或許你也可以創造出自己的一簾詩詞。
上一篇:《自是休文, 多情多感,不干風月》宋詞名句解讀
下一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宋詞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