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鄉思
人言落日①是天涯,望極②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③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注釋】
①落日:太陽落山的極遠之地。
②望極:極目。
③碧山:指青山。
賞析
李覯(gòu)(公元1009年—公元1059年),字泰伯,建昌軍南城(今江西省)人。北宋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屢試不第。一生以教學為主,四十歲那年由范仲淹舉薦,曾任太學說書、權同管勾太學等職,世稱“直講先生”。于慶歷三年(1043)創辦盱(xū)江書院,因家于盱江邊,故又稱“李盱江”“盱江先生”。其詩受韓愈、皮日休等人影響,詞句意思具有獨特風格。有《李直講先生文集》。
這是一首思鄉的詩。詩人看著夕陽西下,眾鳥還巢,不禁犯起了鄉愁。人常說日落處就是天盡頭,可是望到天盡頭也看不到自己的家鄉。青山重重,家鄉的路本來就為群山所隔,可現在就連這莽莽群山也被傍晚的云霧籠罩,令到家鄉更加渺遠,詩人的思鄉之情也為之更加沉重。這首詩中,詩人運用了層層遞進的表達方式,與韋莊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送日本國僧敬龍歸》)有異曲同工之妙。全詩語言平淡自然,感情真摯動人,濃濃的鄉情把人帶入一種悠遠縹緲的意境,在我國古詩的同類題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古詩《李商隱·花下醉》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賀·南園·其五》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