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1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2,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cái)?shù)。郴江幸自3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踏莎行
完全讀懂名句
1、桃源: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度。后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2、驛寄梅花:語出陸凱寄贈范曄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3、幸自:本自,本來是。
樓臺在茫茫濃霧中迷失了,渡口也在朦朧月色中隱沒難辨。北望桃源樂土,卻也斷失了蹤影。自己一個人在孤寂的旅舍中消度早春的寒氣,幾乎無法承受。斜陽下,啼血杜鵑聲聲“不如歸去”的鳴叫。
案頭上無數(shù)封驛站傳來的家書、梅花,仿佛是重重疊疊的鄉(xiāng)愁離恨。那迢迢不盡的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流,為何卻偏偏要老遠(yuǎn)地往北流入瀟湘去呢?
詞人背景小常識
宋代的每一位詩人幾乎都與當(dāng)時烏煙瘴氣的政治斗爭有或多或少的糾纏,連溫柔纖細(xì)的秦觀(公元1049—1100年)也不例外。一開始由于新舊黨爭(秦觀勉強(qiáng)屬于舊黨),秦觀被趕出京城,貶為杭州通判;接著又有人告他增損神宗《實(shí)錄》,再貶監(jiān)處州酒稅(今浙江麗水境內(nèi));過不了幾年,他又因?yàn)閷懛饡唤底?,貶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連三的貶謫,讓原本就多愁善感的秦觀更是傷春悲秋,不過也因此寫了不少好詞,而和晏幾道一起被稱為“古之傷心人”。南宋詞人范成大就特別喜歡秦觀的詞,還建了“鶯花亭”,并作詩描述其生平,足見秦觀在宋朝詞壇的地位。
秦觀在受世人肯定前,就已經(jīng)先獲得蘇軾的賞識,被視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有一天蘇軾和秦觀一起出游之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毫無音訊,蘇軾便寫信問候秦觀,結(jié)果卻收到一封怪信,蘇軾讀了好久,才突然敲了一下自己的腦門,高興得叫道:“好詩!好詩!”原來秦觀將自己當(dāng)時和蘇軾賞花的心境,用回文詩的方法來告訴蘇軾:“賞花歸去馬如飛酒力微醒時已暮”,即:“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名句的故事
秦觀應(yīng)該是屬于雙魚座的才子吧,不像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走路的豪放蘇軾,同樣是被趕出京城,蘇軾是想盡辦法游山玩水,而秦觀則是憂郁到不行。
秦觀填這首《踏莎行》時,正是一連三番被踢來踢去,最后被踢到湖南省的郴州,理由卻只是因?yàn)閷懛饡?。秦觀常常倒霉地被卷入政治惡斗,屢屢在“黨爭”的夾縫中受氣。他曾說自己:“一朝奇禍作,飄零至于是。”(《自挽詞》)一開始,秦觀就迷失了,迷失在他的想象世界里,周圍霧茫茫的一片、月色昏暗,看也看不清,辨也辨不明。究竟該何去何從?郴州旅館里冷冷清清,初春的寒氣陣陣,黃昏的暮色遲遲,“不如歸去”的杜鵑鳥血啼不止。這一切都讓秦觀憂郁到最高點(diǎn)。就算是遠(yuǎn)方親朋友人的安慰問候信,每一封信都只是讓他感孤獨(dú)、情更難以堪。接著,秦觀問道:“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轉(zhuǎn)的,結(jié)果卻大老遠(yuǎn)地流向?yàn)t湘,這是多無可奈何啊,我大老遠(yuǎn)的東跑西跑,又何嘗是我愿意的?
據(jù)說秦觀的老師蘇軾特別喜愛最后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還特別在扇子上題上:“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當(dāng)時的大書法家米芾還將秦觀的詞和蘇軾嘆語作跋書寫下來,被當(dāng)時的人稱為“三絕”。南宋時,郴州太守鄒恭則命令書法工匠將其翻刻在郴州蘇仙嶺白鹿洞旁的崖壁上,后人稱為“三絕碑”?????????????????????????????。
歷久彌新說名句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霧與詩詞幾乎是離不開的。任何詞句,只要加上霧,想要不詩意也難。
提到跟霧有關(guān)的名句,大家一定會想起白居易的:“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花非花》)然而這“花非花,霧非霧”也將霧的美感提升到一個極致。但是霧也不都是美好的,白居易還曾寫過墳?zāi)估锏撵F:“唯有陰怨氣,時生墳左右。郁郁如苦霧,不隨骨銷朽。”(《續(xù)古詩十首》)這種陰森森的霧恐怕立刻讓人清醒過來、退避三舍吧。
另有一則跟霧有關(guān)的逸事,李白在長安科考時曾反對楊國忠利用職權(quán)公飽私囊。楊國忠不服,要與李白對聯(lián),楊出上聯(lián):“霧鎖群山,看哪個巔峰敢出?”李白想都沒想,立刻回對:“日穿洞壁,就這根光棍難拿!”
上一篇:《夜月一簾幽夢,春風(fēng)十里柔情》宋詞名句解讀
下一篇:《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宋詞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