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詩詞高下難分
對詩詞進行評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詩詞進行對比,繼而作出評價,往往就更難了。厲以寧指出,有一些詩詞,盡管可以拿出來進行比較,但無法確定高低優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因為作者所處的時代不一樣,或者因為詩詞風格差異,或者因為思想內容不同,或者由于觀察視角的區別,或者由于讀者期待的差別。因此在不同人那里,同一首詩詞能得到不同的評價,不同作者同一題材的詩詞所得到的評價也有差距,甚至藝術成就相似的詩詞也無法定出高低優劣。
有一些詩詞是描寫相同題材的,比如杜甫的《贈衛八處士》和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都是描寫久經離亂之后故人的重逢,詩人的歡喜和感慨溢于詩表,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都能給讀者帶來很深的體會:
五古·贈衛八處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
(唐)李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雖然杜甫在詩歌上的成就遠遠高于李益,但就這兩首詩來說,又怎能分得清孰優孰劣呢?
又如賈島的《劍客》和劉叉的《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都是描寫劍客的義薄云天和慷慨胸懷,且在形式上都是五絕,都精練有味,難分高下:
五絕·劍客
(唐)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五絕·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唐)劉叉
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臨行瀉贈君,勿薄細碎仇。
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和朱淑貞的《蝶戀花·送春》,都描寫春天逝去后詩人悵惘的心情,在情調上,也都是哀婉、感傷的,只能說都是好詞:
蝶戀花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蝶戀花·送春
(宋)朱淑貞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南宋劉過和鄧剡各寫過一首《唐多令》,劉詞寫故地重游之時的懷舊心情,鄧詞則抒發滄海桑田的歷史無常感,兩首詞都是朗朗上口、千古流傳的好作品:
唐多令
(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唐多令
(宋)鄧剡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昂尬黠L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厲以寧有感于鄧剡詞中的滄桑之感,1955年曾經作過一首《浪淘沙·鄧剡〈唐多令·雨過水明霞〉讀后》:
浪淘沙·鄧剡《唐多令·雨過水明霞》讀后
厲以寧
忍淚憶崖山,兵潰心寒,舍身投水伴潮還。海角天涯懷故國,殘月孤船。
塵世早看穿,風骨依然,西風催世血斑斑。燕入誰家渾不覺,獨自憑欄。
但厲以寧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是同一題材的詩詞,也可以分出高下。評判的根據,除了遣詞造句是否凝練生動、意象的選擇是否成功以及結構的安排是否巧妙之外,詩詞的內容及其傳達的思想主旨也是決定高下的標準。有時候,同樣題材的兩首詩詞,各有一些長處為其他詩詞所不具備,這時候便需要讀者沉浸到詩詞本身的世界中,進行精細的體味和賞析。
比如,南宋初年楊萬里奉命迎接金使時所寫的《初入淮河》和唐朝賈島的《渡桑乾》,都描寫了思鄉之苦:
七絕·初入淮河
(宋)楊萬里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七絕·渡桑乾
(唐)賈島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厲以寧認為,在藝術方面,兩首詩都比較好,但前一首更好些,因為詩里傳達了作者的愛國心情,而不只是個人身世之感。
再如,王維的《渭城曲》和王之渙的《涼州詞》,都描寫作者送友人出關,詩中都充滿了殷殷別意:
七絕·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七絕·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兩首詩都十分優秀,難分高下,但厲以寧認為,如果硬要比較的話,那么后一首藝術上更美一些。因為前者用“無故人”來形容,后者用“春風不度”來形容,后者較前者更生動,也更夸張。
又如,厲以寧認為,韋應物和戴叔倫的兩首《調笑令》,題材新奇,用字簡潔,不相上下,但戴詞似乎更好一些,因為戴詞對邊塞的荒涼渲染得更動人、更曲折:
調笑令
(唐)韋應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調笑令
(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以上比較的都是一些在形式上相同的詩詞。不同形式的作品,有時也可以進行比較。如韋莊的《菩薩蠻》和歐陽修的《浣溪沙》:
菩薩蠻
(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浣溪沙
(宋)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厲以寧認為,韋詞的“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在寫情和寫景上勝于歐詞,而歐詞的“綠楊樓外出秋千”一句,又是韋詞所不及的。
還有王維的《雜詩》、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三首都是口語化的問答式小詩:
五絕·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五絕·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五絕·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厲以寧認為,這三首五絕詩都很風趣、出奇,都能用二十個字既敘景,又敘意,但反復讀后,賈詩看來平淡,卻最為含蓄,余味無窮。
上一篇:明清詩詞
下一篇:蘇軾詩詞情感分析